【明報專訊】查良鏞1924年生於浙江海寧,祖籍江西省婺源縣。查家為當地名門望族,歷朝歷代大官輩出。康熙年間,一家叔侄5人(查嗣韓、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查昇)都官拜翰林,當時全家共有7人中進士,故有「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之說,是查家最顯赫的年代。康熙帝更為查家寫了一個牌匾,上書「澹遠堂」3個紫色字;因是皇帝提字,字旁有9條飛龍,但有關牌匾在解放後消失。 康熙時一門七進士 獲御筆牌匾 查氏家族近代亦有著名人物,例如天津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為1940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和翻譯家;台灣學術界著名人物、司法部長查良釗。祖上查繼佐是文字獄「明史案」最早的告密者。查良鏞祖父查滄珊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於江蘇丹陽任知縣時,當地民眾發現教會墓地埋葬多具兒童屍首而不滿,爆發「丹陽教案」,查滄珊因鎮壓不力被革職。海寧著名人物徐志摩是查良鏞表兄。 15歲編升中參考書 中國首本 查良鏞父親查樞卿是地主,50年代因反革命罪被處決,查家一共6兄弟姊妹,分別為良鏗、良鏞、良浩、良鈺、良琇和良璇,查良鏞排行第二。1937年,查良鏞考入浙江衢州一中,離開家鄉海寧逾300年歷史的大宅。1939年,15歲的他和同學編寫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此類書籍第一次在中國出版,亦是查良鏞第一本出版的書。 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17歲的查良鏞進入聯合高中,因寫壁報作品《阿麗絲漫遊記》諷刺投降主義而被開除。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投訴國民黨職業學生而被勒令退學,一度到中央圖書館工作,其間閱讀大量書籍,建立良好文學根基,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