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遺禍 地質公園滿佈膠粒 10米高六角柱石陣受災 漁護署:正安排清理
【明報專訊】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期間,大量塑膠垃圾湧現,甚至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地質公園亦不能倖免。有巿民拍到大量塑膠粒被海浪及強風,捲到地質公園內10米高的六角柱石上,白色的塑膠粒猶如降雪,鋪滿地質公園的六角柱石陣。漁護署回應稱,正安排人手清理。
明報記者 黃詩雅
漁護署發言人上周三回應本報時表示,萬宜水庫東壩附近的六角柱石上出現的垃圾,相信為被超強颱風「山竹」吹到岸上的海洋垃圾,當局正安排人手清理。過往地質公園內亦曾因颱風或強烈季候風而出現類似情G,惟是次垃圾數量較多,覆蓋範圍亦較廣泛,故需較長時間清理。
區家麟曾訪:膠粒吹至30米山坡
資深傳媒人區家麟上月25日、即山竹襲港後一星期,到西貢萬宜水庫東壩以南、一處行山者稱作「滾石灘」的地方行山,發現白色塑膠粒遍佈六角柱石及岸邊。他估計,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時曾引發狂風及巨浪,將海中的廢物捲起並吹至10米高的六角柱石上。
據區現場觀察,塑膠粒不時被風吹起,塑膠粒隨風飄揚,分別被吹至二三十米高的山坡、石縫,或被吹回大海。區亦發現,早前於上址附近曾見有不少藤壺黏在岸邊的岩石上,「山竹」吹襲後藤壺幾乎銷聲匿[,岩石上剩下為數不少的白色圓形印記。
根據環保署發表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本港於2016年共產生近80萬公噸的塑膠廢物,其中只有12萬公噸塑膠獲回收,佔一成半。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塑膠製品如膠樽、塑膠餐具等,其設計屬即棄性質,故不建議市民重用,「每清洗一次膠樽都會釋放膠樽的微塑膠或添加劑,這些物質都對人體有害」。
環團:每年1270萬噸廢膠倒海
陳可淳續稱,全球每年共有1270萬噸塑膠廢物被倒進大海,「即是說每分鐘都有一輛堆滿垃圾車的塑膠廢物倒進大海」。陳解釋,塑膠製品按其材質及特性,可以分為7個類別,部分塑膠製品亦會印有塑膠分類數字,當中3號及7號塑膠均不能回收再造,因製作過程中添加大量添加劑,塑膠攙雜太多雜質。
陳可淳強調,塑膠回收並非出路,源頭減廢才是治本之道,過往政府已就減少生產膠袋及膠樽推出政策。陳建議,政府下一步應針對塑膠餐具推出措施,她鼓勵市民在使用塑膠餐具前思考是否需要,她以喝飲料為例,「大家喝熱飲時都不需要飲管,為何喝冷飲時才會擔心杯的乾淨程度(而用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