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大型百貨Sears在上世紀初陷入困境,當時的總裁Julius Rosenwald自掏腰包,投入數百萬美元挽救了Sears。他的投資為之後數十年Sears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當時Sears成了美國最大的僱主,門店網絡偏佈美國市郊。Sears的貨品目錄,更成為當時美國消費者的「願望清單」。
好景不常,Sears如今又陷入存亡之戰,現任行政總裁Eddie Lampert已訂出救亡計劃,爭取董事和投資者同意進行大規模的財務重組,以減輕Sears現時56億美元(約437億港元)的債務負擔。券商MoffettNathanson的分析師Greg Melich,是華爾街少數仍然為該公司股票評級的分析師。他向《金融時報》稱,Sears已進入最後關頭,它們的現金用完了。不過債權人是否願意支持Lampert的計劃尚未明朗。Lampert要求他們放棄一些債務,換取Sears的股權,問題是Sears自2010年以來,已虧損超過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
隨?部分債務將於10月到期,Sears面臨違約風險。律師事務所Patterson Belknap Webb&Tyler的合伙人Daniel Lowenthal說,債券持有人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是否認為Sears長遠仍有希望,又或應由它申請破產更好。
2011年以來關閉逾七成門店
Sears未能跟隨像沃爾瑪(Walmart)這種大規模折扣促銷,加上電子商貿興起,它一直未能適應時代轉變而作出改革。自2011年以來,它已關閉3000多家門店,目前剩下不到900家。不過截至今年2月,Sears仍僱有約8.9萬人。Lampert認為Sears仍存在價值,並強調Sears還有其他重要品牌,包括DieHard汽車電池、擁有1100輛貨車及大型倉儲設施的Innovel物流業務等。不過這些業務的價值,取決於與Sears的聯繫。該公司仍需保留一定的實體店,通過維修、保養等帶來收入。
CEO來自基金界 被批外行領內行
為擴大品牌的影響力,Lampert也開始在競爭對手亞馬遜的網上銷售平台售賣Sears的貨品。不過這策略受到廣泛的懷疑。追蹤美國大型零售商表現的Retail Metrics總裁Ken Perkins稱,從營運的角度來說,Sears似乎沒有辦法扭轉形勢。
業界人士認為,對沖基金經理出身的Lampert經營零售,是外行領導內行。他過往的重大決策飽受批評。2004年,他一手促成Kmart與Sears達成價值110億美元的合併交易,合併成當時全美第三大零售商,年收入達550億美元,門店達3500家。
去年,該集團只有167億美元收入,門店只有1000家。進行合併時,Kmart與Sears已過高峰期。Lampert將合併後萎靡不振,歸因於一些外部因素,包括不斷變化的消費者行為,令Kmart與Sears門店所在的商場也流失顧客。
與Kmart合併後收入大幅萎縮
業界人士也質疑Lampert的重組計劃別有用心。他透過其對沖基金ESL和相關子公司等領導Sears董事會,除了是Sears的主要債權人,也是Sears最大股東。他4月時建議收購一些Sears資產,包括Kenmore家電品牌和家居裝修業務SHIP。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兼已破產的Sears加拿大公司前行政總裁Mark Cohen向《金融時報》稱,這是一條資產帶,Lampert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股東——Lampert本人。 ESL發聲明稱,致力於交易程序透明,確保任何與ESL的交易,都在公平、合理的條件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