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公開表態支持民營企業,但外界對中國「國進民退」的疑慮仍然有增無減。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年以來,內地至少已有10家民營企業被「國有化」,這個現象促使多位專家發出警告,此一趨勢有可能將損害中國經濟的活力。
事實上,民營企業在中國所面臨的困境最近再度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為此,習近平在27日在遼寧旺忠集團考察時,還特別表示中國政府「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
嚴控債務 民企資金匱乏
不過,習近平上述表態並未改變外界對「國進民退」的擔憂。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一年半以來,中國政府下重拳控制債務和化解金融風險,這使民營企業受到了格外嚴重的衝擊。一般來說,國有企業比較容易獲得國有銀行的貸款,而民營企業想要取得貸款就困難許多。因此,不少民企轉而向影子銀行等非正統的金融系統尋求「金援」,但在上述的政府調控下,影子業務急劇收縮和整體經濟放緩的疊加效應,導致很多民營企業資金匱乏。
在此情況下,根據滬、深證交所的資料,自2018年初以來,已有21家民營企業將大量股權出售給國有企業。其中,10家實際上是被「國有化」,因為國有企業將成為這些前民營企業的最大股東。而這些收購和股權出售行為出現在多個行業,從煉銀到度假村開發和環保產品製造都有涉及。
險企國有化情況更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製造業之外,中國險企被「國有化」的情況或許更為明顯。根據《證券時報》的統計,目前在中國87家財險公司當中,有多達42家財險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是國企或者央企,而且持股比例在三分之一以上。
有投行人士指出,在今年頻繁出手的國企資本中,地方國資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最主要的目的除了要達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外,選擇投資優質的公司分享成長,或接盤後再注入新資產實現收益,也是這些國企併購這些民企的目標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表示,國有企業的效率通常不及民營企業。如果民營企業被併入國有企業,這很有可能會扼殺民營企業的原始活力。他強調,在這股中國國企的收購大潮中,如果有關部門不認真實施國企改革的基本戰略,「那2年後再來看這些案例時,其結果將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