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知識產權 人才反感 港初創北上猶豫:人心融合非錢可解決
【明報專訊】中國內地與香港僅一河之隔,早在大灣區發展計劃推出前,已有不少人曾到內地尋找機會,開展事業。不過,即使有內地經驗,並不代表他們可以即時全盤接受所有新政策,有人感雀躍,亦會有猶豫。是次考察大灣區,有初創公司分享他們的內地經驗,以及該如何把握這個「機遇」。
明報記者 林穎茵
主要業務為生產電子產品的初創企業對大灣區不會陌生,因他們很多時要到深圳甚至更北的地方找廠房合作。大灣區發展政策正正針對這些企業,為他們提供優惠,吸引他們的研發團隊落戶。然而,即使有大量資助、補貼、基金,仍有公司十分猶豫,製作智能顯示貼膜的Film Players正是其中之一,其創辦人蘇德政認為,政府設立新政策可以好快,不過要香港公司搬到內地去並不容易,「人心始終要時間融合,不是錢可以解決到的問題」。
高學歷員工:離港何不到外國
蘇德政曾創業8次,做過網上洗衣店、飲食業、葡萄酒代理及電子顯示屏生意,曾於韓國和內地工作。2016年,他決定賣掉其他業務,斥資約150萬港元,創立Film Players,專注發展智能顯示貼膜。
智能顯示貼膜原理與霧化玻璃相似,不過安裝方法較簡單,只需貼在平面或曲面玻璃、鏡或透明表面上,該表面隨即化成顯示器,可顯示文字及圖像。蘇德政表示,貼膜用途廣泛,除一般時間、天氣,金融機構可顯示股市情G,機場可顯示航班資料等。貼膜亦可結合感應器發揮更多功能。他舉例早前曾與長者中心合作,在大門貼上貼膜,日間顯示時間,夜晚顯示磚牆圖像,令大門變得不起眼;當有人走近,感應器會發出聲響,避免患有認知障礙長者自行外出。
「當香港與內地融合了,
香港還是香港嗎?」
Film Players業務涉及硬件,少不免要與內地廠家合作。不過,蘇德政對於要開發內地市場,並將研發團隊遷到內地感到卻步,「首先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內地有何政策可以做到?」,他認為,內地缺乏知識產權方面的認知,難以評估產品被抄襲的風險。
其次是人才問題,「公司內的技術人才對於到內地工作反感,這是我無法控制的」。蘇德政表示,其公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現聘了兩名科大博士及碩士畢業生,以他們的能力不愁沒有工作,「他們會想與其離港到內地,何不到外國發展?」蘇認為,不論內地有多少新政策,如果人心未準備好,錢也解決不了問題,兩地融合始終需要時間。然而,他最後亦反問︰「當香港與內地融合了,香港還是香港嗎?」
【初創大灣區探路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