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認為金融海嘯發生10年後,國際金融市場仍有兩大問題未解決。其一是導致投資銀行爆煲的金融文化,10年來未有根本改變;二是金融全球化的趨勢,令一些擁抱全球化、但又在財政及金融方面沒紀律的經濟體,成為危機的源頭,例如土耳其問題便有機會傳導至歐洲。 只顧利益金融文化故態復萌 任志剛在訪問時回憶,雷曼爆煲之前幾個月,另一間投行貝爾斯登爆煲,美國政府仍安排摩根大通拯救貝爾斯登。到9月,雷曼、AIG及美林3家巨型金融機構同時出事,「大家怎會想到美國政府會用3種不同手段去處理」。結果是政府注資救AIG、美國銀行接管美林,雷曼就讓其倒閉(見表)。 其後美國監管當局為了救亡,向銀行提供大量平價資金。「防火工作當然重要,但大家亦要了解危機的源頭。」任志剛認為源頭在於投資銀行只顧自己這種金融文化:「投資銀行及相關中介機構,故態復萌,有機會令金融體系又面臨系統風險,儘管第二次危機,源頭未必是次按。」他指出,政治上甚具影響力的華爾街投行仍是在自我服務,賺個盆滿缽滿,決定資金往哪堨h,而非顧及大眾利益,要監管根本不易。在這個文化影響下,投資者回報低的同時,集資者成本又高。由2007至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至今,以他所見,圍繞投行金融文化的根本問題,至今仍未解決,美國總統特朗普曾作嘗試,但不見得有太大幫助。由於現存監管制度存在問題,他認為,要各國監管機構合作,才有機會扭轉。 全球化推進 易火燒連環船 任志剛又指出,隨?全球化的推進,當一個經濟體出事,即使在貿易渠道未影響其貿易伙伴,也有其他渠道將問題擴大。他以歐洲銀行借貸予土耳其為例,土耳其若出現資不抵債,便有可能傳導問題至歐洲,危及全球金融穩定。他說:「新興市場為了改革及開放金融體系,推動集資及投資渠道多元化,這確對經濟有利,但是金融全球化,亦會對這些新興市場帶來重大挑戰。」就如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新興亞洲國家太依賴外資,只要資金突然抽走,觸發貨幣貶值,新興國家便無法償還外債。 早前美國國會通過放寬金融海嘯以後一直嚴格規管銀行業的Dodd Frank Act,令數千家中小銀行毋須面對條例帶來的監管。任志剛說不反對適當地放寬,特別是商業銀行未必需要用監管投行的尺度去監管,但投資銀行一樣是持牌機構,投行的高層不能因為「有牌就獲得優待」,讓他們賺到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