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戊型肝炎患者一般病情輕微,甚至可自行痊癒,但免疫力受抑遏的換器官病人卻未必能對抗這病毒,有文獻稱患者可在一兩年內出現肝硬化。英國移植學會因此已訂指引,建議器官捐贈者篩檢戊肝,而帶病毒的器官可繼續移植,只是受贈者需要術後護理。 受贈者需術後護理 瑪麗醫院昨公布全球首宗捐器官引發的戊型肝炎集體感染,根據《肝臟病學期刊》,德國於2008年發生首宗換肝染戊肝,65歲心臟病發男子捐出帶有隱性戊肝的肝臟,受贈的73歲男子被感染,並出現肝硬化,最終死於敗血性休克。 是否棄捐視乎病毒水平 英國移植學會因應持續在免疫力受壓的病人身上發現戊肝,於2016年籌組小組制訂指引,最終建議為器官捐贈者篩檢戊肝,即使驗出病毒,不一定要放棄捐器官,但需觀察受贈者的病毒水平及肝酵素等,可按情G減少免疫力抑制治療,或使用抗病毒藥。該指引引述2011年研究,稱34%染戊肝的換器官病人即使沒用抗病毒藥,感染半年後,自然不再帶病毒,當中大部分為非換肝者。 本港今年首半年呈報25宗戊肝,去年有64宗,前年有96宗。港大微生物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全球每年有2000萬宗戊肝感染個案,逾5.6萬人死亡。他說戊肝最初於1978年在印度爆發,近10年始在先進國家出現,透過捐器官及捐血傳播,英國現時每2500名捐器官者,就有一人受感染,當地會檢驗捐器官者有否感染戊肝;而荷蘭因近年透過捐血的感染率很低,已不檢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