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連7日的書展有不少作家舉行講座,昨有台灣作家龍應台、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等舉辦分享會。除分享會外,昨日亦有活動紀念上月逝世的文壇巨人劉以鬯,有不少文學界人士出席,分享對劉以鬯作品的看法。劉以鬯妻子羅佩雲出席活動時,感謝主辦方《亞洲週刊》、主持許子東及台上嘉賓,以及在座的老師、朋友及讀者等。 香港文壇泰斗劉以鬯上月逝世,今年書展特設「追念劉以鬯先生——『文壇宗師』的花樣百年」活動,邀請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作主持,亦有梅子、東瑞、臧敬等為台上嘉賓,分享對劉以鬯作品的感受。 作家指因中國開放較遲 在問答環節,有讀者問到,劉以鬯的文學成就和價值都非常高,但是在中國內地的名聲相對較小,原因為何。梅子認為名聲相對較小的原因很複雜,但可能是因為中國開放較遲,而劉以鬯1950年代已經在創作,出版社未敢出版其書籍。他又說,內地對現代主義「曾經好像當作是洪水猛獸」,所以出版社頂多出版《酒徒》,至於《對倒》也是改革開放以後才出版。梅子說,有各種原因,不能怪誰。 許子東就認為,是內地文化界對香港整體文化有偏見,內地主要認識金庸等名作家,當提到其他作家就「非常困難」。不過,他形容作家有兩個生命,即使「作家人不在,作品都在」,他的作品將來可以作研究。 獲益出版社社長投稿結緣 曾出版15本劉以鬯作品的獲益出版社,社長東瑞被問到,其規模較小的出版社如何與劉以鬯認識及結緣。東瑞稱,劉以鬯曾在《快報》、《星島日報》等報紙當編輯,當時自己投稿認識了劉以鬯。其後東瑞的出版社創立,劉以鬯辦《香港文學》時再見面,並且將他的作品帶到東瑞公司,一直出版至今。劉以鬯晚期的作品如《香港居》等,均由劉太羅佩雲及東瑞太太處理,可見兩家交情十分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