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計劃明日將互向對方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貿易戰也正式揭開帷幕。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昨發布聲明,否認「中國報復行動會先於美國」一說,重申中國決不會打第一槍。香港經濟學者認為,從短期來看,中國可能損傷較重,但從長遠來講,對美國影響可能更大,並加快中國取代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日本《朝日新聞》3日稱,由於北京時間比美東時間早12個小時,若兩國都從6日開始追加關稅,中方行動會早12個小時。昨日下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對此發布聲明,稱「中國政府立場已多次申明,我們絕不會打第一槍,不會先於美國實施加徵關稅措施」。
國際貿易依賴程度 華重美輕
上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對總值近500億美元(約3319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商品,分兩階段加徵25%的關稅,涉及航空航天、訊息和通訊技術、機械人、工業機械、新材料和汽車等與「中國製造2025」有關行業的共1102種產品;中方隨即推出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徵稅措施,針對美國大豆等農產品、汽車、化工品、醫療設備、能源產品等加增25%關稅(見表)。明日雙方加徵的將是總額340億美元(約2256億元人民幣)的首階段關稅。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黎麟祥對本報表示,中美兩國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不同,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獲利佔GDP的17%,而美國只佔不到3%,因此中國短期內會比美國更傷。「不到3%,在美國接近20萬億美元的GDP中算不了什麼,但美國也會受損,至少Walmart可能沒平貨賣了,如果美國人覺得可以接受,特朗普幫他們『教訓』了中國,那也沒話好說。」
「特朗普強硬只為選票」
黎麟祥表示,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可能會在貿易戰中改變,但美國整體逆差不會減少;中國出口美國的很多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會有來自其他勞動密集型國家如大馬或越南的產品代替,因為美國有這種需要,「美國人都喜歡買東西」。
因此,黎麟祥認為特朗普所做的更像是政治姿態;短期減少對華逆差、遏制「中國製造2025」,為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加分。
他認為,中國擴大開放力度,又加快科技自主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而特朗普政策多變、失信於盟友,長遠來看美國可能得不償失,中國或會在推動全球化的過程中被捧為「盟主」,取代美國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