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使用銀行或電訊商的電話服務時,除可用密碼,亦可向客戶服務員提供個人資料核實身分,但都有被冒認的風險。現時較普遍使用的生物識別技術包括指紋、人臉、指靜脈認證等,一班中文大學及科技大學的畢業生組成團隊開發聲紋識別,用家只要用聲音便能遙距獲得認證,準確度達99.5%;他們的技術上月更獲印尼國家級社保機構落實採用。 明報記者 林穎茵 於內地生物識別技術公司工作逾10年的李亞桐,3年前由於人工智能技術並未普及,當時認為虹膜、指紋及人臉辨識技術的發展去到瓶頸,毅然辭職,並來港就讀中大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其後受課程中的創業內容啟發,於2016年畢業後,與兩名舊同事、科大研究生於深圳創立「聲揚科技」,集中研究聲紋識別技術。 縱環境嘈雜 亦可有效識別 聲紋識別有別於語音識別,是以聲紋圖譜而不是說話內容識別身分。由於每個人說話時使用的發聲器官,如舌頭、牙齒、聲帶、喉嚨等,在結構上均有差異,令每人發音的方式不一樣,導致頻率不同,因此每人的聲紋圖譜都是獨一無二。聲紋識別亦沒有排他性,可與其他生物識別技術一同使用,及補充它們的不足。 以往聲紋識別受制於環境,李亞桐表示,其公司使用多項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即使環境嘈雜,亦可有效完成識別,其聲紋識別的準確度亦與市場上的大公司看齊,達99.5%的商用級別。 憑茬o個技術,其公司為印尼國家公務員保險儲蓄基金,提供遙距身分驗證方案,今年5月正式開始服務250萬人。李亞桐說,以往印尼的退休長者每個月須親身到有關部門,排隊辦理養老金程序,過程費時失事。而他們開發的應用方案,可讓長者安坐家中,以打電話或手機App的方式辦理手續,過程只需幾分鐘,「長者不必再走來走去,管理局亦可減省人力接待長者」。除此之外,其公司亦正與江蘇的公安局合作,建立聲紋數據庫,未來涉及聲紋鑑定的案件可使用。其他電子產品,如智能電話、智能喇叭及汽車等,亦可應用他們的技術。 李亞桐說,香港的人工智能學術研究屬全球頂尖水平,已孕育出如商湯科技般的獨角獸級公司,其公司亦有意與本港大專院校緊密聯繫,因此今年初已於香港註冊,期望在港做更多研發工作,並接洽更多國際項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