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興煙草產品已進入校園,香港大學最新調查推算有1%中學生曾吸加熱煙。政府計劃下個立法年度修例,禁向未成年的人出售加熱煙及電子煙等新興產品,並於下周二(19日)在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討論,然而輿論戰已早一步展開,逾20個醫學團體要求全面禁售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即政府3年前的規管立場,煙草業則表明禁售予未成年者已是底線,雙方踴躍向立法會提意見書,暫有逾80份。
港大調查﹕已進校園 1%中學生曾吸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昨與醫學會、西醫工會和牙醫學會召開記者會,促政府盡快立法全面禁止電子煙、加熱煙等產品。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何世賢在會上公布,2016至2017年調查16間中學共7031名中一至中五學生,0.1%表示在過去30日吸過加熱煙,當中約30%是非吸煙者,另推算有1%學生曾吸過加熱煙。何認為情况值得關注,應在該些產品未普及時禁止引入,「否則打開了這道門,關不回」。
醫界斥禍害少僅煙商宣傳伎倆
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鄺祖盛說,本港吸煙率由1980年代的23.3%,降至現時10%,批評煙商不斷研發新產品,聲稱產品禍害較少只是「宣傳伎倆」,對政府「明顯轉軚」非常失望。牙醫學會會長廖偉明說,所有證據都證明吸煙有害,醫生有責任建議公眾不要使用有害物質,煙商則只有一個動機,就是賺錢。他說,政府可在1980年全面禁無煙煙草產品如咀嚼式煙草,令口腔癌患者大降,質疑為何現在不可全面禁新興產品。
社會醫學學院院長曾浩輝昨接受本報訪問時亦稱支持全禁電子煙,形容政府今次等如過去3年「一步都行不到」,擔心再過3年,電子煙會變得更風行,盼政府解釋為何會把電子煙當作香煙般規管,要詳述其立場轉變的理由。
煙草業﹕禁售予未成年是底線
煙草事務協會反駁,指電子煙和加熱煙跟傳統煙草產品在本質上截然不同,加熱煙的潛在風險較傳統香煙少。該會主席胡易梅認為,底線是要准許向成年人銷售,其他規管條款則有待商討,如新興煙草產品的稅率應與傳統香煙不同,應以有害的多少為原則收稅,亦不應在不含煙草的器具如加熱器上徵稅。胡指只應在加熱煙的「煙彈」包裝設健康忠告,而非在加熱器。
另外,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接獲逾80份意見書,當中煙草業稱電子煙、加熱煙危害較少,另逾18個各區報販都有提交意見書,稱報檔主要靠賣香煙賺錢,近年有不少人向報販查詢有否出售電子煙,盼政府修例讓電子煙合法化,有報販組織更承諾會提醒買家「吸煙危害健康」。
全禁變規管 陳肇始:不構成合法化
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昨回應稱,建議規管絕不構成任何合法化或合理化,一直蒐集本地及世界上不同證據,不排除會加強規管。對於被指原想全面禁止,卻轉為規管,陳說規管都有不同方向,若不立刻或盡快規管,影響會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