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開新價碼 貿易戰有望柳暗花明?
中美最新一輪貿易談判未取得突破,國際輿論多認為雙方「談崩了」,眼看美方宣布的對中國500億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的6月15日的逼近,外界對中美貿易戰的看法重趨悲觀。不過,觀乎貿易戰打響以來中美雙方的表現看,有可能會重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結果。
為何聲明隻字不提中興?
值得留意的是,雙方並未因此取消本輪談判,羅斯抵京當晚劉鶴還設宴款待,兩人對着鏡頭笑容可掬。談判結束後,雙方各自的聲明中,隻字未提到放生中興,卻都提到中國擴大進口美國農業和能源產品。這意味着中方可能暫時擱置了放生中興問題,而向美方作出了農產品和能源進口的具體承諾。
由於體制原因,中美在談判中處境迥異,美方受國內政治牽制,而中方則基本不受掣肘。農民在內地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基本沒有議價能力,雖然習近平曾經說過,中國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但面對美方強大壓力,官方最近轉而強調要調整中國農產的結構,聲稱中國現在的糧產雖能保證吃得飽,卻未能保證吃得好,因此增加進口,可保證飼料供應多產肉奶;同時要增加農地休耕比例,減少農藥和化肥用量,亦即用進口來倒逼農業改革,云云。
美方若接大禮
將一舉三得
中美第三輪談判雖未公布有重大突破,但也未至於談崩,而是中方開出了新價碼,羅斯未能即場拍板,要回國等特朗普發落。面對中方在農業和能源進口開放的價碼,特朗普是否不為所動,堅持開戰,值得觀察。
由於中方已宣布只要美方開徵關稅,雙方談判的成果就不會生效。不排除美方先接過中方這份大禮,既可在國內營造對中方施壓取得勝利的形象,向農業州和石化業邀功;又可在G7峰會上給歐日盟友示範,同時有利於新加坡特金會順利舉行。至於對華商品徵稅,仍可作為備而不用的武器,待下一輪談判時祭出。
對於中方來說,現在的策略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以拖待變。因為至少需要5年到10年,中國才能軍事上與美國在東亞形成勉強均勢。故現時強硬反擊或是全面投降,都是下策,力求中美貿易達成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即使是不穩定的,也是次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