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初步共識 眾多疑問未解
從雙方的聯合聲明內容分析,雖然談判有突破,但很多核心問題仍懸而未決。最明顯的一點,是雙方認同以擴大進口來取代關稅,作為縮減美國貿易赤字的手段,但增購數額?是否設時間表?此外,美國3月對中國實行的鋁材反傾銷稅、中美4月各自開出的500億關稅清單,聲明亦未提會否即時取消。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中美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隱晦的措辭帶來了更多的疑問,中國擴大進口美國能源及農產品,但會增購多少?增加的份額是否要縮減其他國家進口來換取?在高科技這個特殊領域,中方一直主張「對華開放高科技產品出口是縮小巨額中美貿易順差的有效方式」,然而美方則一直顧忌國家安全未肯開放。在今次聲明中,也很難看到美國願出售更多高科技產品予中國。
因禁售高科技帶出來的問題,例如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的抵制、中興事件的進展,聲明也隻字不提。再者,聲明雖指「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但是否等於中資收購美國企業能獲得較寬鬆對待?「知識產權領域有實質性舉措」,又是否意味美願意推翻其301調查,甚至向WTO撤訴?
恐需長時間談判
因此,今次談判惟一突破,就是大家同意不採取報復性關稅打擊對方,但在收窄貿赤、科技與知識產權等等核心矛盾問題仍未有結論,要真正全面達成共識,恐怕還需長時間談判,且過程中隨時有中美友誼「翻船」之虞。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