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地學童學業壓力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有機構就小學學童的作息及做功課時間等,共訪問1060名本地小學學生。調查結果發現,超過四成受訪學童平均每天花兩小時或以上時間做功課;三成學童每天遊戲時間少於1小時。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去年6月至7月以問卷形式,就學童生活模式訪問12間本地小學共1060名7至11歲小學生。結果發現28%受訪學童日花兩小時做功課,有16%更花3小時或以上時間。而在睡眠時數方面,有45%受訪學童每日睡眠時間為7至8小時,有7%只得6小時或以下,少於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的建議(6至13歲兒童每天所需睡眠時間為9至11小時)。 三成遊戲時間少於1小時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推廣兒童每日應有多於1小時的自由遊戲時間,惟調查結果顯示有33%兒童每日少於1小時遊戲時間,甚至完全沒有。此外,有29%學童每日的親子時間少於1小時或完全沒有。 育有3名子女的陳太,大女兒和二子分別就讀小六及小三,另一小兒子就讀幼稚園。陳太表示,為免子女受過大學業壓力,為大女及二子選了一間教育理念與其相同、沒有操練文化、但在區內「不是很出名的學校」。她憶述有朋友知道後感到意外,亦有親友問道「為何不選擇一些較著名的學校」。 陳太指子女現時多在1小時內便完成功課,亦沒有為子女報讀補習班,笑言「做多點練習,考試(成績)當然會好一點,但(子女)沒有時間玩樂」。雖然3名子女均有上興趣班,但陳太強調是按子女意願,上課時間亦是集中在周六早上,周日則是「家庭日」。她觀察當子女的功課壓力較小,和家人的關係較親密時,在人際關係上相對較包容,亦願接受新事物。 女青青社部督導主任梁廣浩表示,不少家長渴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上」,但他認為若子女的作息不足或功課壓力太大等,反導致負面效果,建議家長應為子女建立平衡的作息習慣,平日亦應確保子女有足夠遊戲及親子時間,不應過分操練子女學業成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