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謝竣傑和舊鈔的緣,萌生自「偶然」。八九歲時,有次上游泳課後到附近商場閒逛,途經出售特色錢幣、櫥窗娷\滿舊鈔的小店,視線離不開鈔票上那些陌生又美麗的圖案,該店成了他流連忘返之地。又有一次,他偶然看到父親在點算錢包堛熄r票,發現一張「奇怪」的百元舊鈔,「那時認知百元鈔票定是某種款式,為什麼唯獨那張不一樣?」一見鍾情,他便掏出零用錢與父親「等價交換」,換來第一張藏品。
千金散盡 以錢買錢
用錢買「錢」,謝竣傑不當一回事,小時為此散盡零用錢,要用些聽來匪夷所思的方法幫補,「拿家堛獐o紙去賣,以前可以賣到1.2元一斤,10斤就12元」。長大後零用錢多了,花在舊鈔的金額亦多了,遇上難得一見的心頭好,他會毫不猶豫出手。「試過陪媽媽到銀行辦事,見到有個婆婆拿茪@疊款式罕見的舊鈔,想拿給銀行(職員)回收換錢,我馬上截停她。」他用身上僅有的500元,換婆婆手上同等價值的舊鈔,回想時還一臉得意,「這樣難得的機會,當然不會白白讓她存回銀行」。婆婆不明白舊鈔有何特別,他沒多解釋,只留下一句:「你有所不知……」
謝竣傑對舊鈔的愛很深,深得跟他聊任何話題,他都可扯到手上的藏品,「這3張是不同年代的10元鈔票,面積愈來愈小,當時物價一直上漲,我推測縮小是因為貶值……」、「這張1978年的舊鈔上有行字寫荂ycolony』(殖民地),到1985年的就沒了,因為簽了《中英聯合聲明》……」若你手執鈔票,大概會先看看面值多少,再想想如何花掉,他卻不注重鈔票價值,而是欣賞同一面額鈔票在不同年代縮小了多少、咀嚼鈔票上那些若隱若現的小字,希望解開當中的秘密。
最愛背後歷史 上環講到下環
不過,謝竣傑真正在意的,是舊鈔背後的一段段歷史。他的父親曾任中學教師,有感當時歷史科在中學教育有邊緣化?象,故常買歷史漫畫給兒子閱讀,令謝竣傑在成長路上長年有歷史書相伴。中學時,同學愛球類活動,謝竣傑自言「手眼協調不好」,只有「食波餅」的份兒;同學在談情說愛,他卻靦腆地剖白:「不怕老實說,我沒正式拍過拖。」談回歷史,他整個人才「發亮」起來,「當你看歷史書,知道了一般人不知道的東西,會有好大滿足感。例如大家都聽過上環、中環,但其實還有下環。有時跟朋友說笑要去下環,他們會問即是哪兒?我說即是灣仔,再跟他們講段古,他們就會覺得我頗風趣、知道很多」。
《簡明香港史》、《香港戰後風雲錄》……謝竣傑家中的歷史書放滿書櫃,有3本大如枕頭的《中國錢幣大辭典(民國編)》,記載茪今堨蟆窸f幣歷史,是他從深圳書城抬回來的,「大到可以我與阿爸、阿媽一人拿一本當枕頭用。最初以為一本(人民幣)300多元,付款時才知道只可以整套買,共1300多元。後面排隊的人很不耐煩,我就想,既然都走到這一步,不差在全買回去」。為了深愛的歷史和舊鈔故事,即使多花了幾倍錢,他也毫不「肉赤」,「那3本書記錄了當時軍閥割據年代,不同軍閥區的舊鈔,對我研究中華民國貨幣史很有幫助」。
社會文化經濟 都可從貨幣探求
謝竣傑認為貨幣反映一地歷史,也與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發展環環相扣。兩年多前,他在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就讀大學二年級,開始寫戰後至今的香港貨幣發展,過程幾近「瘋狂」,「一起H就寫,下課後又寫,試過一天寫5000字。我不會倉頡、速成(輸入法),就用手寫板,有時或會開Google Translate,先用英文打,再轉回中文,然後複製貼上」。聽起來已覺痛苦,他卻不以為然,說正學用漢語拼音輸入法打字,「當學國語(普通話),都不錯呀」。
謝竣傑立志書寫香港從開埠至今175載的貨幣史,現時「工程」只完成了不足一半,餘下的仍在撰寫,但單是重塑那近70多年的貨幣史,已一點也不簡單。參考書目除了歷史和貨幣書籍,他還看了不少經濟、金融的書籍,像《香港金融與貨幣制度》、《香港股史1841-1997》,雖然「很專門的經濟書,我暫時力有不逮,但如果我在經濟方面可以再研究多一點,寫的書、做的研究或者不一樣」。目前他正修讀經濟碩士課程,期望提高自己的書在經濟學領域的認受性。
他說出書是為了未來邁向歷史的學術研究,但雄心壯志曾遭潑冷水,「試過把書給一位教授看,他看完跟我說,把貨幣扣連歷史沒什麼價值,那麼『細尾細眼』,知道了又如何?」不過他堅信「以小見大」,貨幣確能反映城市的歷史,已在籌備另外兩本以貨幣和歷史為題的作品,「我仍需努力,證明我做的東西是有價值的,只是他們不了解」。
■延伸推介
《香港古代史》 蕭國健著
謝竣傑不時提及港人對港史不重視,對這城的認識只始於英國人來港「開埠」。《香港古代史》正好幫我們「回帶」,看開埠前的香港,「例如說到以前的香港曾由百越人統治,令我們知道香港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秦朝」。
《圖片香港貨幣》 鄭寶鴻著
謝竣傑表明不特別鍾愛《圖片香港貨幣》,因此書主要討論貨幣的設計,對貨幣和歷史間的扣連?墨不多,但作為研究貨幣的入門書卻是不俗之選,「勝在圖多,由淺入深帶人認識香港貨幣,日後想深入研究就更加容易」。
文:鄭秀賢
圖:蔡康琪、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