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飯桌之上,一家人本應有講有笑,但在街頭抗爭的妹妹,卻指摘當警察的兄長打人,拒絕與他同^吃飯,兄長也批評學生收錢抗爭,不歡而散。電影《對倒》的場景,正正是不少家庭在佔領運動後的真實寫照。本身是記者的《對倒》導演伍立德(Luther)見盡各類衝突,甚至曾在採訪時被警察以扣頸方式拖離現場;他說,拍電影是為了釋放自己。不過,戲內卻看不出仇恨,反而看到現實的無奈與迷惘。
Luther說,小學起愛儲郵票,特別喜歡「對倒」郵票,郵票相連,卻剛好倒轉方向。郵票連在一起,價值非凡,撕開之後,卻身價大跌,情G好比香港,「一家人走在一起,才有價值」。
《對倒》戲內,父親孫世凱是資深記者,常走在大大小小衝突場面之中;長子孫耀偉是警察,要在佔領運動中當值;次女孫慧語是學生,亦是參與街頭抗爭的示威者。一家人因為佔領運動生出不少摩擦,兄妹二人相見而不相談。
訪問83人 記錄和藹警察爸爸變暴躁
導演Luther自己亦任職記者10多年,採訪過近年反東北發展示威、佔領運動等大型社會運動。他說,2016年旺角大衝突後想暫停工作休息,其後偶然知道一名活躍於社運的女生,其父正是報館的攝影記者,兄長則任職警隊督察,「當時好有興趣知道,佢]一家人食飯係點謕O?」遂以此為電影藍本。
為了增強電影真實感,製作團隊一共訪問了83人,當中包括佔領運動及旺角衝突中的示威者、警察和記者。曾經有受訪女生邊說邊哭,Luther說,原來她父親是警察,原本和藹可親,卻因為佔領運動變得脾氣暴躁,每當看到出現民主派人物的新聞報道,就會「掟電視、打電視」,亦因女兒參與運動,父女之間築起一道牆。
安排示威者成警察 望易地而處
佔領運動中後段,旺角出現不少戴口罩者拆走示威者物品,更會用粗言辱罵示威者。戲內亦有類似片段,其中一幕更講述警察放走黑社會大漢。拍攝這幕時,Luther主張演員自由發揮,30多名演員,都認真地圍蚢Ⅱt警察的演員,不停質問及上前壓迫「警察」,即使叫了「cut」仍沒有停止,最終需要製片及副導演出手分開他們。他又說,事後問了當中飾演群眾的演員,他們說對佔領運動印象最深刻的,正是如此場景,故不知不覺投入了角色。
佔領運動後,不少人罵警察,「黑警」之說不絕。Luther聽過不少示威者揚言「如果我做警察一定唔會係咁」,電影中巧妙安排了示威者成為警察,反轉角色設定,目的是希望讓觀眾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變化。
Luther說,留意到近年社會撕裂嚴重,試過在佔領運動期間,有朋友因為在WhatsApp群組中提及警察行動「離譜」,就被罵是「偏幫黃絲」,更有人要求將他踢出群組,亦有更多人選擇避而不談。他認為,所有事都非三言兩語可說清,電影正是希望觀眾可以易地而處,從其他角度想事件。
邀不同黨派出席首映 「聚埋一齊」
電影將於本月6日公映,Luther邀請了不同黨派、光譜的議員出席,包括朱凱迪、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等。他說,「大家到時可以睇下左手邊、右手邊,都有唔同類型鴾H,其實都可以傾偈,可以睇場戲,聚埋一齊」,不應單以黃、藍就分開你我。
自小愛集郵 以「對倒」票喻港
電影取名《對倒》,主要源自Luther自小學起便愛集郵,尤其喜歡「對倒」郵票,特別之處是郵票相連,方向剛好倒轉,連在一起有非凡價值,撕開後價值卻可相差幾十倍,正好比喻香港現G,「一家人走在一起,才有價值」。電影結局最終留白,沒有答案,最後一幕,主角孫世凱在警察總部外吞雲吐霧,呼出無奈與迷惘,耳邊傳來Beyond 黃家駒1993年創作的《雨傘後》。Luther說,當中幾句歌詞,正好反映整個時代:
雨傘後人無語退後
不再問不再望不再夢天色也哀愁
埋藏雨傘後人群擦過後
安慰自己你或者也在想也在哭也難受
也內疚
文:植敏欣
圖:鍾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