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詞牌為《虞美人》,南唐末代君主李煜這首詞表面似是問季節何時過去,實為感嘆被囚異鄉的日子何時才能完結。有中學為提高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而舉辦宋詞改寫比賽,讓學生改寫《虞美人》,不少作品都與社會政治議題有關,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中三學生以「中共干政何時了?我們知多少。」作品獲第四名,他認為香港回歸後自由收窄,民怨日增,有感而發抒發憂愁。
明報記者 王丹麟
《僭建驊》、《拉布工程》、《樓價日日升》……有人在網上分享宋詞改寫比賽的作品相片,作品的題目讓人會心微笑;當時被誤傳是馬鞍山的中學學生作品,事實是油麻地的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所舉辦的中三中文科比賽。
父親熱中社運 作品靈感來自新聞
其中一篇題為《民聲》的作品,首兩句改寫成「中共干政何時了?我們知多少。」作者柯俊言同學自幼受到關心社會及熱中參與社會運動的父親影響,因而留意時事,作品靈感來自「看到中共干預香港政府」的新聞。字句內用「選民不堪回首振英騙」,批評前特首梁振英未有履行競選承諾,又以「一潭死水」來形容香港人對立法會議員的選擇,慨嘆「好像選了誰也改變不到立法會」。在柯俊言眼中,回歸後的香港未有如《基本法》內所言般「50年不變」,民怨亦一直加深。
說起立法會,仍未有投票權的他ㄤ犰a說:「(希望)中老年人不要為貪一點小便宜,而不細看候選人的政綱對香港有何影響。」他希望成為一名記者,「把真相呈現在公眾前」。
學生投票選出優勝作品
比賽最初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作品題材與政治有關甚至被網民熱議,可說是無心插柳。中文科主任朱蓓妮說,校內學生普遍的英文水平較中文好,為增加學生的中文能力,但又不想他們「死記硬背」,老師用心良苦設計不同活動,其中宋詞改寫比賽在4年前由老師構思出來,由學生投票選出優勝作品。有份設計比賽的中文科教師孔綺雯笑言,第一年比賽,因詞中有「何時了」三字,學生「第一時間便想到考試」,大部分作品都與考試有關。
題材多元化 包括月經歧視食物
在教師提醒下,作品題材漸趨多元化兼貼近時事,如去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以及發生港鐵縱火案,不少作品都與這兩件事有關。今年首三名作品與月經感受、種族歧視和食物有關。
《民聲》列居第四,與另一描述減肥的作品獲得相同票數。「其實以前許多詩人的作品都與諷刺時弊有關」,從教學角度而言,孔綺雯最希望學生能透過改寫古典作品,「活學中文,融和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