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伙檔案館展逾百年藏品 4次最強颱風襲港相曝光
圖為1906年9月18日颱風襲港期間嘅中環海旁,天文台長岑智明話該颱風影響範圍細小,堪稱「侏儒颱風」,但佢正面襲港,所以造成重大破壞。(岑智明提供)
1937年9月颱風襲港後,太古船塢一艘船喺干諾道中海旁沉沒。(政府檔案處提供)
1962年超強颱風溫黛襲港後,一艘漁船被大浪冲上陸地,落在沙田戲院門外。(政府檔案處提供)
【明報專訊】今年係天文台成立135周年,天文台同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合辦「百年風雲:檔案裏的天文台故事」展覽,透過展出40多份藏品,介紹天文台成立初期嘅情况,讓市民一睹珍貴嘅氣象紀錄,包括香港有紀錄以來,其中4次破壞力最強嘅颱風襲港情况,有多幅圖片仲係台長岑智明借出,包括一張於1906年9月18日颱風襲港期間大浪衝擊中環海濱嘅情况。
台長借出珍藏 盼增防災意識
岑智明噚日喺開幕典禮致辭時話,透過歷史檔案,可以捕捉到那些年嘅一鱗半爪,例如1881年陸軍少校龐馬發表喺香港設立天文台嘅建議報告書,促成天文台於1883年成立。
台長又話,過去百幾年,從一個台長加一個助理於1883年踏足香港開始,到今日有300幾個同事嘅天文台,從早期用人手操作簡單儀器記錄天氣,到今日以雷達、衛星甚至手機監測全球天氣,變化非常大,希望透過展覽令公眾以史為鑑,提高防災意識,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展覽由今日起至12月31日,逢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晝9點至下晝5點45分,喺香港歷史檔案大樓(觀塘翠屏道13號)舉行,免費入場,另外會有流動展覽喺各區公共圖書館舉行,詳情可瀏覽政府檔案處網頁(www.grs.gov.hk)。
【明報專訊】商台噚日舉行立法會新界東補選選舉論壇,自稱係「神叫我去參政」嘅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成員趙佩玉,喺論壇上被網絡紅人陳玉娥(娥姐)狙...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手機付款愈來愈流行,香港未見普及。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布一項有關香港人使用「手機錢包」支付日常開支嘅電話調查,發現約六成受訪...
詳情
【明報專訊】浸大教職員工會主席、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國一張舉中指嘅相,被人貼咗喺浸大民主牆。黃偉國同Emily講,呢張相喺2016...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局長楊潤雄聯同副局蔡若蓮、政助施俊輝等,噚日同記者午宴提早拜年,揀咗職訓局喺九龍灣校舍嘅西廚訓練場地,菜式名稱別出心裁(圖)...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物質豐富,不少學生也許未必清楚知道貧困或暑假時,因父母經濟能力匱乏而留家無所事事的感覺。理工大學將義工服務納入通識課程,修讀...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