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奇屹立不搖的邏輯
北京近月連串事件引發了外界輿論對於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圖)仕途前景的關注,從19人死亡的大火,到驅趕「低端人口」引起海內外公憤,再到拆招牌招致民怨被官媒批評而叫停,直到上周又發生5死9傷的火災,近日又再強硬關閉宋莊的思想藝術展,對北京市當局的批評不絕如縷,但蔡奇這位習近平愛將似乎並未受影響,仍在各種公開場合頻頻露面,揮斥方遒。
敵我思維下 輿論難影響仕途
在內地官場,網絡的民意高低並不能用來衡量官員仕途行情的漲落,特別是當境外輿論一邊倒時,有時反而幫了遇事官員的忙。因為對外部輿論抱持高度敵意的中共高層,總是傾向以陰謀論來看待境外輿論,甚至對於境內的網絡輿論,也十分警惕。在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的慣性思維下,遇事官員反而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
類似例子不勝枚舉,2010年兩會時任湖北省長的李鴻忠,被內地記者追訪敏感話題時,竟搶走記者錄音筆,釀成兩會重大事件,海內外媒體人曾聯署要罷免他,但他安然無事,7年後已貴為政治局委員;同年底上海教師公寓大火,釀成58人死亡,被揭發現場使用違規材料,當局監管不力,但上海書記俞正聲和市長韓正亦相安無事,兩年後的十八大雙雙升官;2011年溫州動車撞車事故,40死172傷,但時任鐵道部長盛光祖也未被追責,而由已於半年前被撤職審查的原部長劉志軍「頂包」。
當然,內地官場也發生過問責事件,但多數是引咎辭職,事後多調職當官,如1988年1月昆明往上海的特快列車翻側事故,造成88死、200多人傷,死傷者中有60多名日本中學生,事件轟動中外,時任鐵道部長的丁關根引咎辭職。但丁其時已晉身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本來就要改任他職。辭職不久就出任國台辦主任、中央統戰部長、最後官至政治局委員兼中宣部長。因沙士疫情辭職的北京市長孟學農、因黑磚窰事件辭職的山西省長于幼軍,事後都照樣當官升官。所以,除非是政治站錯隊或涉及貪腐,內地官場鮮有因民怨落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