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初中中史課程修訂第二階段諮詢較原定延期了5個月推行,教育局稱第二階段諮詢稿根據持份者對第一階段稿的意見再優化,政治演變史增加、文化特色史減少、香港發展史比重不變。中國歷史教育學會理事陳志華指新諮詢稿較第一階段改善,課綱也較現時的更着重學生的批判思維,但嫌課程較「零碎」;資深中史科教師陳仁啟則擔心課時不足和兼教問題。
憂難與高中接軌 課時不足
陳志華指出,現時用了20年、1997年頒布的課程綱要是一些「好認知性、好事實」的內容,新諮詢稿則着重批判思考和分析,考究歷史事件的形成和原因,而並非考究政策本身,相信學生的分析能力會因而加強,惟更看「老師如何教」。不過,陳志華亦批評因要顧及課程和加入文化史、香港史,令政治史部分較「碎」,學生較難與高中接軌,如第一階段諮詢稿有提及清的盛世,新諮詢稿卻沒提康、雍、乾,「連個概念都沒有就好大問題,並非一個靚的課程設計」。
陳仁啟認為,新諮詢稿有吸納教師意見,衰亡方面有較多內容,令治亂興衰部分完整,但他仍擔心課時問題。據知昨天教師諮詢會亦有不少教師提出課時不足問題,教育局官員意指不用教得太深入,時間便會足夠。
至於下學年初中中史獨立必修,教育局官員昨日於教師諮詢會上表明「一定要做」,非華語學生也一定要學,因可幫助融入社會;官員亦向在場教師表示如學校有困難,局方會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