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委會改革討論多時,有關條例草案2016年因立法會「拉布」而無疾而終,政府上周提出改革新建議方案,除增加委員至32人,更建議削減兩名委任醫生名額,改撥予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以選舉方法產生。醫專主席劉澤星表示,曾考慮各專科學院選出一批代表,再由院務委員會或全體院士在這批代表中投票選出代表的海外經驗,但強調選舉暫未有定案,在11月30日舉辦論壇會諮詢院士意見,擔保「每一位院士都可以參與」。
政府上周建議,擴大醫委會組成,增加4名業外委員,令整體人數由28增至32人,並減少兩名各來自醫管局及衛生署的「委任代表」,把名額交由醫專「用他們的選舉方法」選出代表,令醫專除了原本兩名委任代表,再新增兩名選舉產生的代表,席位由2個增至4個。
醫專主席劉澤星表示,下月舉辦論壇諮詢院士,會前無既定方案。他指出,本身為法定機構的醫專,宗旨和目的是制訂及策劃本港專科醫生的培訓,過往協助處理醫委會方面的工作,如提供專家證人,要由有經驗的人擔當,故新增兩席代表要能發揮醫專應有的功能。
擬3層次提名及選舉
他說,現未有具體選舉方案,方向是「所有院士參與選舉」,並指選舉有提名、被提名和選舉3個層次,「提名可以全民(所有專科醫生)提名,候選人何為『夠資歷』可討論,最後由所有專科醫院(投票)選出」,劉指,上述可為其中一個討論方案,中間可有很多變化。
劉澤星指出,曾考慮由現時醫專的15個專科學院各自選一名代表,再交由院務委員會(27人)或全體院士(7600人)從中選出兩人,現未有定案,聽意見「無底線」,指任何方案都有人不滿,只能採取大多數人認同的方案,確保「每一個院士都可以參與選舉」。
「改革三方平台」的醫生代表歐耀佳指出,劉澤星曾承諾新增兩個「選舉」席位的產生會有廣泛諮詢,而由15個專科學院選出代表,再由所有院士投票的方案可以接受,但反對只交由院務委員會投票決定的構想。
蔡堅:不應再設門檻
醫學會會長蔡堅認為,現只有專科醫生有選舉權,不應再設門檻,認為所有院士都可參選及投票,反對先由學院選出代表再供投票的方案。
病人組織望委員非只代表醫生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期望醫專獲選委員是有資歷和經驗,並得到公私營機構的認同,並非只代表執業醫生利益及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