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草原上野餐、露營、以物易物、拔足狂奔地唱歌,不再是想像。6年前,因一個傳媒報道激發蔡志厚(Thickest)發起一場「草地革命」,創立「草原地圖」網上平台,成功讓更多港人享受到草地公共空間。上周「草原地圖」發出告別信,指在欠缺資源下,不希望為生存而變得商業化,於本月底正式解散。蔡志厚滿是不捨,但說最初的目標總算達成,期望「草民」續把運動延續。
明報記者 李詠珊
感「不可睡覺」荒謬喚網民享受草地
創立「草原地圖」可說緣於蔡志厚一時意氣。2011年,有媒體探討公園使用權,指南昌公園草地不可睡覺,蔡感到這規矩荒謬,靈機一觸,在facebook開設「草原地圖」,號召網民交換草地資訊,藉此改變港人「不准踐踏草地」的觀念。現時專頁累積逾3.8萬人關注。
標示草地的坐標在地圖上鋪得密密麻麻,「不想只做鍵盤戰士,我對腳都要踏落草地」,蔡志厚便帶網民變「草民」,初期約一個月辦一次草地野餐,由幾人至百多人,蔡形容這活動「純粹、沒計劃」;參加者鋪開餐墊就做自己喜歡的事,分享食物、在草披上追逐、一起唱歌。
蔡笑說,現時每逢周末都人山人海的佐敦谷公園是「我們有份『活化』」,「6年前去野餐時幾乎可佔用全場,草地中間有個石階,成為我們的小舞台,輪流上去唱歌都沒人理」,當時有居民茈L們多去玩,讓公園熱鬧點,「今天看來讓他得償所願了」。
狂熱地圖迷善用地圖開展運動
蔡志厚從小喜歡地圖,「媽媽因我的『地圖熱』曾向老師投訴」,長大後藉地圖展開善用草地運動,讓他認識多名志同道合的朋友,當中有會計師、設計師及採購員等。他指大家工時不一,多年來籌辦不同活動,「要感謝他們犧牲了很多本可休息的晚上,去實踐一個個在草地的想像」。
無心插柳 草原音樂會愈搞愈大
無心插柳柳成蔭,「草原地圖」舉辦至少3場「草民音樂節」及4次「草民音樂營」,參加者數以百計。2012年,有機構邀請他們於西九海濱長廊協辦活動,蔡志厚忽發奇想,以維港作背景、草披做舞台,一次大膽嘗試變成先例,今天不時有大型戶外藝術節於上址舉行;翌年,因一次大風雨,音樂節腰斬,搞手們於一個月內將被取消的節目改作音樂營,才成就一次次與數百人紮營、分享綠草原音的回憶。
「使用草地是這樣純粹,不需任何計劃。」蔡志厚說「草原地圖」一路走來就是這樣「瀟灑」,沒「大水喉」,搞手沒人工,靠網上集資或嚴謹地選擇申領一次過的資金運作;今年初,完成第4次「草民音樂營」,一眾搞手決定再思前路。
「若我們為生存而完全改頭換面,倒不如好好跟大家說一聲再見。」蔡志厚解釋,活動規模愈大,超出他們可應付的能力,他們曾構思成立機構,除沒資金外,運作上亦沒法如當初「瀟灑」,「於是問自己這發展的意義有多大?我們目標是鼓勵大家善用草地,相信已做到了,也不能單靠搞手不停做,我們已立下很多例子,可讓大家繼續實踐」。
「微細改變 影響力超想像」
要告別,總不捨。蔡志厚說仍未決定會否繼續維持「草原地圖」於網上的運作,讓大眾繼續搜索草地,而6年間「草原地圖」除了讓他掙到很多與「草民」共創的回憶,亦讓他知道,「原來細微的改變可以『去到咁盡』,影響力可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