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體制」呼之欲出
近日,「國家公園體制」漸成內地生態環境熱門詞彙,在十九大倒數之際,其熱度背後的意涵值得推敲。「國家公園體制」一詞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便出現。近年圍繞該詞陸續成型一套制度設計。2015年,《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出台,此後陸續在12個省(市)建立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包括三江源、長城、大熊貓和東北虎豹等。
為生態文明建設再書一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寫入「出台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顯示3年來試點工作趨於成熟。8月中旬,發改委表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完成起草,並將放入下半年重點工作中盡快出台。消息人士透露,該方案或於下月十九大前出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成效再書一筆。國家公園理念和體系源自美國,3年試點探索實際是又一次中國特色的嫁接和落地,旨在解決原有自然保護地體系中的一些問題,諸如缺乏頂層設計、保護效率偏低、邊界範圍重複等問題。
參考各地試點方案和成果,與現存自然保護區比較,國家公園具有更完整的生態系統和更大的面積,在保護和管理機制上更加嚴格。分析人士指,國家公園更突顯國家代表性和典型性,與之匹配的是最嚴格保護制度。在事權管控上也將統一規劃,部分甚至由中央直接行使所有權。在此基礎上,亦將借鑑西方國家公園的公益性,方便教育、科研乃至遊賞民眾。
與從嚴治黨聯繫一起
如今生態文明建設已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形成內地社會發展「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但與國家公園體制有關的一些事情也不容忽視。首先該體制出現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顯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這重點任務,與全面深化改革密切相關。而在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也有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並對離任後出現重大生態環境損害並認定需負責的領導幹部終身追責表述,將生態文明建設與全面從嚴治黨聯繫在一起。
近日專題片《巡視利劍》中披露的甘肅省委原書記王三運,任內瘋狂斂財,罔顧中央重大政策,導致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就是個例子。總之從中或可一窺頂層框架與具體制度的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