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港住指出,近日調查中所發現的微塑膠體積極細,甚至近乎以納米為單位,是肉眼不能看見。他說,有科學家憂慮微塑膠可穿透細胞進入人體器官,但現時仍未有研究證實上述理論,亦未知有關情况如何影響人體健康,但他認為有關研究啟示大眾,「塑膠的深遠影響比我們想像更大」。
環團籲反思生活模式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說,早前有研究推算香港每日有約48億粒微塑膠流入大海,「海洋無分國界,於其他地方的海鹽中發現微塑膠,是合理推斷」。他又說,繼早前有調查在食水發現微塑膠後,再於海鹽中發現,情况令人擔心,消費者應反思生活模式,「是否要因一時方便製造更多塑膠垃圾?有一天這些塑膠會返到我們的食物和食水中」。他促請政府帶頭改善相關政策,以助源頭減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