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其他新聞
西九自由空間 草地可萬人睇騷 館內設黑盒劇場Live House
澳門200人遊行 轟政府救災不力
台遺體捐贈紀錄片作生命教育 港解剖教授:願死後躺着教學生
捐器官仍可捐遺體
田北俊補月餅談「撕裂」 曾俊華籲林鄭學做餅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研究:中美歐海鹽含膠 專家:料一人年吞660顆

【明報專訊】英國《衛報》報道,繼食水和空氣含膠後,最新研究揭示中國、美國和歐洲出產的海鹽亦含有塑膠,顯示「無處不在」的微塑膠(microplastic)正循各方走進人類的食物鏈。

紐約州立大學地質與環境科學系教授梅森(Sherri Mason)向《衛報》稱,塑膠「無處不在,在空氣間、在水中、在我們所食的海產、所飲的啤酒、所用的鹽裏」。她與明尼蘇達州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領導塑膠污染食鹽研究。他們從美國雜貨店購入產自世界各地的12款鹽(其中10款為海鹽)作研究,結果從產自中、英、美、法和西班牙的海鹽裏找到微塑膠。

微塑膠健康影響未明

專家表示,倘美國人按衛生官員建議一天攝取2.3克鹽,那一年已可能吞下660顆微塑膠。不過,攝取塑膠對健康的影響未明,科學家也難找到不受塑膠影響的人作為研究的對照群組。約翰霍普金斯彭博公共健康學院及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3年曾撰文道﹕「從母親腹中到死亡,人人在生命某個時段都會某程度地曝露於塑膠污染。美國95%成年人口的尿液中,均驗出雙酚A(Bisphenol A)。」西班牙阿利坎特省大學做海鹽研究的教授科內薩(Juan Conesa)則說﹕「(微塑膠)對人體沒有明確的影響,因為沒有那方面的研究。」

料多數源自即棄塑膠垃圾

研究人員相信,大部分鹽裏的塑膠源自微細纖維和水樽等用完即棄的塑膠垃圾。聯合國資料顯示,每年有多達127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傾瀉一垃圾車的塑膠入海。《衛報》的一項研究亦發現,目前每分鐘賣出的膠樽多達100萬個,預計2050年更增至4倍,但回收速度遠趕不上生產。

梅森希望消費者得悉報告後,不是純粹換牌子或改食餐鹽、礦物鹽,卻依舊每天用即棄杯買咖啡,「我們必須重視塑膠的流向和找出替代材料」。

 
 
今日相關新聞
研究:中美歐海鹽含膠 專家:料一人年吞660顆
港專家談微塑膠﹕未證穿細胞入器官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