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會首檢視自資副學士質素 涵蓋7院校 教界籲盡快檢討認受性
【明報專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轄下質素保證局(質保局)正進行7間資助大學(科技大學無開辦)的副學位課程質素核證,是自資副學士推出以來首次接受教資會檢視,料2019年年中完成所有核證報告,中文大學和浸會大學已向質保局提交報告。檢核工作會查核課程標準及學生質素,更會會見大學校長及學生評價。另外,教育局長楊潤雄曾明言會檢討副學士定位,惟未有時間表。
明報記者 黃津琪
嶺南大學副校長、教資會成員莫家豪認為,政府推出3萬元免入息審查額資助修讀自資學士課程學生,將衝擊副學士的認受性,但部分副學士課程有存在需要,建議就未來人口變化和工種需求作檢視。
教資會應教育局要求,於2016年起擔當資助大學副學位(即副學士和高級文憑)部門校外質素核證工作中監察機構的角色,而質保局則負責執行質素核證工作。
將會見多方持份者 料2019完成
質保局評審小組會評估大學在實踐與所定的使命、目標方面所達至的程度,核證大學能否確保學生學習質素、學術標準和制度質素,以及審視是否符合持份者的期望。評審小組在核證訪問會會見大學校長、高層人員及教職員、學生、校友、僱主、專業團體代表、副學位畢業生所升讀大學的代表等。教資會又指出,核證結果對教資會向大學的撥款無直接影響。每所大學的質素核證報告完成後,會上載至質保局網站。
院校撥款無直接影響
政府推出3萬元自資學士學費資助,料吸引更多於文憑試考獲3322而未能入讀八大的考生轉讀,直接影響副學士收生,令大專學界再度關注副學士前路。教育局長楊潤雄也明言「副學士推行了17年,是時間研究和檢討定位」。有副學士學生和畢業生表示,副學士是入大學的踏腳石(見另稿);但另一方面,副學位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都較學士畢業生高(見表)。
學者籲審視人口變化工種需求
莫家豪認為副學士本身並非沒有作用,尤其是在滿足中學畢業生修讀大專課程方面,但政府現時的政策施行沒考慮人口變化,建議從這方向檢視。
莫家豪指部分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內容非常專業,畢業後可直接從事高需求的工種,政府須按課程本身的專業,釐定大學的市場角色。他指職場上並非所有工種都需要大學學位畢業資格,例如社工助理、律師樓的部分員工等,「不用社工或律師資格,但十分缺人才」,認為相關的副學士課程有一定需求。
不過,他亦指非政府資助的副學士或Top-up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後「一身債」,薪金不高卻要還學債,也是另一值得討論的問題,籲政府嚴謹檢討。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副學士予人一定要銜接學士才有出路的感覺,本身的獨立資格尷尬,認為政府要盡快解決認受性和前景問題,讓學生掌握更清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