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辦、國辦對甘肅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展開嚴厲通報,最少18名官員被依紀依規問責,其中包括3名副省級高官。
十九大前的這場「綠色風暴」,其力度之大,近年罕見;在政治上釋放的信號,值得仔細審視。
祁連山環保問題
問責18官員
從官媒定調看,此事當舉一反三。《中國紀檢監察報》在頭版刊文稱,祁連山事件之意義,可與山西塌方式腐敗和湖南衡陽、四川南充、遼寧三大賄選案的政治問責相提並論。《人民日報》的評論認為,此事深刻表明中央維護生態環境的堅定意志,「誰破壞了生態,就要拿誰是問」。一場重塑綠色生態的強力行動,正席捲全國。
25日,環保部公布了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陝西、甘肅等省(直轄市)開展環保督察後的整改方案,共計確定375項任務,涵蓋空氣、水、土壤等污染治理。
其中,甘肅整改方案數十次提及「祁連山」,承諾全面啟動生態修復工作。剛完成人事換血的重慶則提出,要「以最嚴格的制度約束、最嚴格的政策實施、最嚴格的追責問責」,主動整改、提速整改。
7省市近400整改任務治污
在一些地方「挨板子」的同時,生態文明「優等生」亦已出列。本月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他還指出,要把塞罕壩林場作為全國性的「重大典型」,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大建設並列的高度,形成「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習近平擔任該報告的起草組組長。
過去5年,習近平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許多重要指示,形成一套系統的「綠色治理」觀。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就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域工作的突出地位」。
從祁連山刮起的問責風暴,非一時一域之計,而是從全域上劃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是環保問責制度化
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