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學農 種本土靚米圓夢

[2017.07.23] 發表
7月既是稻米的收成期,亦是落秧的時節,農夫家樂期待收成的同時,亦開始把另一塊田耙得均勻;他為了保持泥土的營養,沒有在田裏施藥,徒手把對稻米有害的福壽螺一隻隻撿出,以準備插秧。(鍾林枝攝)
早前免費開放「太陽花田」的全職農夫信哥 (右)免費借出位於元朗攸潭美的農地,讓家樂(左)與其他年輕農夫在此種植,他們希望可以開墾土地,種出屬於香港的本地名種米,讓更多人知道「香港農業仍有很多可能」。(鍾林枝攝)
每到稻田幹活,不論是耙田、插秧還是除螺,家樂都總會把雙腳弄得滿是泥濘,農夫辛苦的印記盡現雙腳之上。(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正是90後家樂的日常,嘗試當全職農夫的他指出,香港以前的農業出產以稻米為主,盼可復興昔日本土名種「元朗絲苗」。幸得早前免費開放「太陽花田」的全職農夫梁日信 (信哥)免費借出土地,家樂下田3個多月,與其他年輕農夫成功種下第一造米,希望讓更多港人知道「香港農業仍有很多可能」。

明報記者 李詠珊

修讀社會服務的家樂,2014年參加民間團體所辦的生活營,首度接觸半職農夫,好奇心驅使下隨對方到社區農場耕種一個月,「發現一種跟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透過在農場賣菜或到社區收廚餘等,又可跟城市連結,當下好衝動」。即使母親不大認同,他仍決定大專畢業後當農夫。

不願肥田變荒田 熱心農夫借地支持

年過六旬的全職農夫信哥為支持年輕人入行,借出所租土地,「農地無人耕就很易變棕地,一變就難回頭,難得年輕人肯投身,就要在背後支持」。信哥於1960年代開始種田,由種菜到種花,看着種田的人愈來愈少,肥田變荒田,菜田變棕地,90年代,他因人手不足及地權問題,於元朗攸潭美所租的土地一度停耕, 「近年讓年輕人到這裏開墾,不想更多地被霸佔做棕地或倒垃圾」。家樂說,信哥借出土地的同時,更重要是分享經驗及教授技術。

信哥形容農業為「夕陽行業」,早年「斷層」,近年才有約10名年輕人入行。兩代農夫對農業發展有不同想像,家樂想創新試種不同蔬菜,信哥就覺得他種田「不齊整」;現今農夫又不能只埋頭耕種,信哥都要參與年輕人所辦的導賞團,又要受訪推廣農業,早前更嘗試產地直銷;家樂說,雙方都需時磨合。

下田3個多月,家樂種出秋葵、粟米、通菜、茄子和菠蘿等,最期待收割種了約4個月的稻米,「不時有人問,香港有什麼農產品值得自豪,其實種到一碗好米,就是最本土、最具代表性」,而「元朗絲苗」是老農夫心中的名種米,盼善用攸潭尾這7斗地,重振本地稻米聲威。

把荒地變成金黃色禾田,非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技術,亦需天時與地利,而近年該區受到高鐵工程建通風樓影響,山崩地裂,又令部分水井乾涸,所以除了開荒,亦要開井,「今次只能說成功在本地種植稻米,要種出真正的『本地米』,需時培植,亦要有好的土壤才可成事」。

數千月入不夠付家用 農作物「補貼」

「我投身農業就是想問香港農業是否沒可能呢?我發現原來不是沒可能,只是要不停解決問題」,家樂每周耕田5日,忙於開墾和灌溉,下雨天之後工夫更多,要為泥土疏水及保水,汗流浹背,月入數千元,莫說是家用,自己的使費也不夠,有時只能把農作物帶回家「補貼」,要解決不單是田地問題,也要應付生計。

「學農」是家樂對自己的稱謂,他解釋,因經驗淺,未配當農夫;問他拿着鋤頭在農田幹活是否可行的出路,他說仍未有答案,但他珍惜在田間摸索的時光,樂見「 香港農業仍有很多可能」,決定選擇耕耘,「或者當一個個困難迎刃而解時,香港農業就得以復興」。

更多港聞
羅致光:重新檢視合約工時
【明報專訊】上屆政府分別通過極具爭議的取消強積金對冲及合約工時方案。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表示,將重新檢視合約工時,但在短期內重啟標準工時討論... 詳情
疑多收可樂錢遭報復 食肆兩女工被潑紅漆
【明報專訊】戴鴨嘴帽男子昨凌晨闖入油麻地一間食店,向收銀櫃枱兩名女店員淋潑紅色漆油後逃去,兩店員變「紅人」報警,懷疑事件與日前收多一名顧客一... 詳情
醉男圖越10行車線捱撞
【明報專訊】醉酒男子昨凌晨棄用行人天橋,在荔枝角欲越過10條行車線過馬路,途中遭駛至的士撞拋數米倒地受傷。 送院半昏迷 經治理穩定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