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暑假展開,警方呼籲學生找暑期工時要小心求職陷阱,提防一些需要預先支付費用、借出個人資料或受僱做水貨客的「可疑工作」,輕則損失金錢、嚴重者可能被利用運送違禁品及毒品;警方前晚拘捕一名初中學生,疑為數千元報酬販運約170萬元氯胺酮而付出沉重代價。
警方資料,過去數年整體罪案數字下跌,但詐騙案數字持續上升;其中去年全年共有29宗求職騙案,涉及46名事主,損失金額共約160萬元;今年上半年累計共有16宗求職騙案,涉及24名受害人,損失金額共約33萬元。雖然求職騙案佔整體詐騙案較小部分,但不少個案的受害人為學生,不單損失金錢,甚至惹上官非。
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游健雄表示,常見求職陷阱的形式包括要求受害人支付行政費及入會費;聲稱可提供報酬誘使受害人借出個人資料或信用卡作申請貸款或購買新手機;或要求受害人以個人名義開公司或銀行戶口供洗黑錢用途;招聘速遞員或水貨客為名,利用受聘者運送違禁品及毒品等。
棄貨遭禁錮要脅 扮帶貨報警
今年3月底,一名事主受僱做水貨客帶貨北上,過關後事主發現貨物為仿真槍,情急下棄掉貨物。事主返港後即被「僱主」要求賠錢及要脅他再次帶貨,事主因拒絕一度遭禁錮;其間他假裝同意帶貨,在「僱主」監視下乘港鐵往羅湖時暗中報警。警員趕至上水站,趁列車埋站救出事主及拘捕7人,在其中一行李篋內檢獲多支懷疑仿真氣槍。另警方發現毒品集團利用青少年跨境運毒;由去年至今年6月共拘捕28名涉販運毒品疑犯,當中6人為15至20歲,涉及毒品約重16公斤,約值4000萬元。
求職借出資料信用卡失95萬
去年求職騙案損失金額最大一宗個案,為事主在報章看到「手機出機員」招聘廣告,每部手機可獲1000元酬勞;事主不虞有詐,按指示借出個人資料及信用卡予對方,詎料騙徒以其資料到財務公司借貸70多萬元,並以其信用卡消費20多萬元,事主損失達95萬元。
今年6月另一宗個案,一名18歲事主在社交媒體看到有公司聘請全職或兼職廣告,列明只需年滿18歲,毋須學歷或經驗,月薪可達1.8萬元。
毋須經驗月薪1.8萬 被誘借貸
事主按廣告上的電話相約會面求職,兩日後在元朗見面時被對方誘使到財務公司借貸,聲稱有回佣及會代還貸款,但事主借貸1萬元交予對方後即失去聯絡,於是報警;至本月11日,騙徒再約事主見面時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