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兩蔣日記,就是半部中華民國史!」曾寫過多部兩蔣專書的歷史學者、作家王丰表示,蔣家後代把兩蔣日記捐贈給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現在又鬧到打官司,一切可說是「時代的悲劇」。 李提兩國論 蔣家擔心 王丰分析蔣家捐贈兩蔣日記背後真正的原因,「那是因為90年代後,李登輝當總統,提了兩國論,他的意識形態和國民黨不同,開始露出本來的面貌。蔣家人對他不信任,擔心兩蔣日記放在台灣不好,才會有放在美國的想法。」 王丰表示,兩蔣日記是近代史非常重要的第一手材料,特別是1949年帶著危急存亡的國民政府退守到台灣時,仍能夠發揮冷靜的態度和精神,「這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換成是今天任何一個人,當時可能都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 鬧到打官司 時代悲劇 王丰認為,兩蔣日記之中,蔣介石的日記尤其重要,「1924年北伐之前,他就出現在國民黨的政治舞台,直到1975年過世,一共51年。意思是他在世的89年中,有超過半世紀都在領導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休戚與共。中華民國的歷史等於是他創造的。」王丰也認為兩蔣日記中能看到蔣介石建設台灣的初衷。「大家常以為十大建設、九年國教是蔣經國的功勞,但其實真正的想法來自於蔣介石。」他解釋,大陸在經歷文化大革命後,1966年,蔣介石決定放棄反攻大陸的計劃,國防預算因此降低,多出來的錢,就拿來建設現代化的台灣。 歷史與人物 都應尊重 「那時的十大建設和現在的前瞻計劃不可同日而語!」王丰表示,蔣介石沒有現在政客因為自私自利、思考選舉綁樁的考量,「無論是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都是從南通到北,不會只建設特定區域。因為他想讓台灣更現代化,改用政治號召來反攻大陸。蔣介石每天問蔣經國,建設得如何,蔣經國很孝順,上山下海去監督工程,不是為了作秀,是為了做好。」 「現在回頭看這些歷史,如果可以從他的日記得到充分的印證:中華民國這個政府能夠存在,是因為蔣中正先生,如果沒有他的話,這個政府可能就不叫中華民國。我們必須尊重歷史和歷史人物,無論他是否有爭議。我們應該把他們當作中性的歷史人物來對待,才能公正地看待這段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