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騙銀行99億 炒期貨亂揮霍兩年花9億
【明報專訊】山東一名47歲任姓男子利用銀行的「保兌倉」(銀行為缺乏現金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業務的漏洞,在2014年與同伙假冒身分、使用偽造的公章,與多家銀行簽訂三方「保兌倉」協議,騙取承兌匯票票面總金額99億元(人民幣.下同),兩年來炒期貨、買名車、出國遊玩,揮霍了約9億元,最終被法庭判處終身監禁。
內地傳媒報道,任男在名校畢業,原本從事化工和塑料加工公司,後來生意愈做愈大,開始尋找金融行業的漏洞,並發現銀行的「保兌倉」業務有機可乘,便聯同閆姓女疑犯與多家銀行簽訂「保兌倉」協議,並將銀行開出的票據截留,貼現後用於揮霍和期貨交易等高風險活動,造成銀行損失9億元。當地警方表示,閆女在案中扮演重要角色,她冒充某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周旋於多家銀行之間。因為任男的公司此前確實與該石化公司有過貿易往來,所以熟知操作程序,而且認識該公司的兩名工作人員。
2015年8月,任男和閆女分別被捕。去年5月,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兩審終審,任男、閆女等人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13年等有期徒刑。
據了解,「保兌倉」是企業向合作銀行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後,開出銀行承兌匯票,且由合作銀行承兌,收款人為企業的上游生產商。生產商在收到銀行承兌匯票前,開始向物流公司或倉儲公司的倉庫發貨,貨到倉庫後轉為倉單抵押,若融資企業無法到期償還銀行窗口,則上游生產商負責回購質押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