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建制第一大黨民建聯於2004年成立青年民建聯(青民),歷任主席周浩鼎和張國鈞去年皆晉身立法會。現年30歲、有志日後參選立法會的現任青民主席顏汶羽仍靜候機會,形容年輕人在港從政前景「一般」,因除了參選區議會或立法會,幾乎缺乏其他參政渠道,批評政府在吸納年輕人意見上「20年來沒甚進步」,冀政府日後能在不同層面,擴闊年輕人發展空間。 顏汶羽大學修讀經濟,研究公共政策,曾在民建聯當實習生。他說當初從政最大目標,是將對政策的想法實踐於社會,而建制派在這方面有優勢,舉例建制派可多見官員游說,「好過連見你也不見」,加上民建聯在政策研究的投入較多,自己最終選擇加入民建聯。 指泛民自我設限 不願入政府 有說法認為,年輕人走進建制派的前景,較加入民主派好。顏汶羽沒正面回應這論調,強調從政要看理念,不應以哪方較多「蚍ヾv決定加入哪一黨派,因即使某黨派較「蚍ヾv,但理念與個人不一致,也會感到辛苦。 問及民主派從政者發展空間較小,例如鮮有加入政府,他形容這是民主派「自我設限」,因政府過往亦希望邀請民主派加入行政會議,甚至擔任局長,但以出任下屆勞福局長的民主黨前黨員羅致光為例,「(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又話要(羅致光)退黨」,認為不是政府不讓民主派加入,而是民主派拒絕。 參政只能出戰議會 冀擴闊渠道 身兼區議員的顏汶羽形容,年輕人在香港參政空間狹窄,除非出戰議會,否則「與普通市民一樣,都是打1823或者電郵(表達意見)」。他說區議會和立法會加起來只有數百議席,要連任非易事,「上升空間窄、選擇少」,而從政的薪酬福利相較其他行業亦非特別吸引。 他強調,政府應提供更多渠道讓年輕人參政,吸納不同黨派意見,例如讓更多年輕人加入中央政策組、政府諮詢架構和委員會等,並擴大問責官員和政治助理團隊,因年輕人處理的議題,便是影響他們未來的政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