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最低工資及增有薪病假 省府「雙贏」僱主員工「雙輸」
省府收買人心復增收入 商界卻叫苦
【明報專訊】省府計劃周二(23日)將推出新版就業標準法,當中包括的新勞工保護條例,規定企業要為全職員工提供有薪病假,讓員工不必為了薪酬而帶病上班;同時還考慮要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元。對此有小企業東主認為,省府此舉既收買了人心,又增加了府庫收入,但會造成用工成本的上升,同時就業機會流失。
一位華人櫥櫃裝修公司的老闆黃先生認為,就算省府通過了上述新規例,對勞工也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企業無視法規,那不管政府出台什麼政策,現狀都不會改變。如果企業都遵守法規,拿整個勞動力市場的成本都會增加,現在已經每小時15元的工作,都會因為新規而要再提升相應的幅度。如果企業主不願跟着增加,那生意就沒法做了。」
黃老闆表示,華人的小企業有自己的一套運行模式,是僱主和員工之間達成的一種默契。
「比如說,企業主每周出一次糧,有一位員工病了兩天,那企業主是不是就會扣這位員工兩天的糧?不會,工資照出。但是,當老闆需要這位員工加班的時候,那員工也不要有太多的怨言。這是就雙方的互惠方式,尺度由他們自己來把握。」
「如果不是這種方式,員工享受到了有薪假期之後,被要求加班時還要加班費,那老闆很有可能就會把這位員工的全職工改成合約工,所有的薪水嚴格按照合約規定支付,那就沒有什麼情面講了。」
而全職工和合約工相比孰優孰劣,黃老闆的看法是,「看起來合約工拿到手上的薪酬是多了,但也要自己支付EI和CPP等社保費用,最後剩下多少還真不好說。」
至於省府打算將最低工資從目前的每小時11.4元,一下子增加到15元。黃先生表示這是省府在拿企業主的利潤做人情。
「你要提高員工的薪酬,這是好事,但省政府是不是也給我們企業主降一降稅啊?員工的平均工資高了,按比例抽取的稅收也是水漲船高。給省民加人工,得到更多省民支持;稅收增加,可以派錢的地方更多,又能繼續收買人心。但省府有沒有考慮過,成本增加之後,企業主會減少用工機會?或者是將全職改為兼職或合同工?到最後,其實就是企業東主和員工雙輸。」
對於這一點,在某家汽車經銷店工作的陳小姐則認為,工作崗位的數量,不會因為省府政策的變化而減少。
「小企業不會理財省府出什麼新規定,以前怎樣,將來還是怎樣。如果哪個員工敢不服氣,就炒魷魚了。至於大企業,他們財大氣粗,也不怎麼在乎。所以不會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