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矗立大嶼山東灣60載、專門收容情緒及行為需特別照顧學生的東灣莫羅瑞華學校(下簡稱莫校)獲教育局批准在屯門興建新校舍,但遭新址隔壁中學的校長及數名區議員去信立法會反對。今年,新校址已動工,校長卓德根與新址隔壁中學校長「破冰」見面,還同意日後讓兩校學生互相交流。該次會面,讓隔膜消失得無影無蹤,卓笑說「兩校關係邁進了一大步」,盼日後多交流。
明報記者 黃津琪
一年前,「群育學校」是什麼?也許沒有太多人知道。去年,位於屯門的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下簡稱陳黃校)校長蔡國光去信立法會反對莫校遷往屯門,指群育學校「存在較大機會與社區內不良分子、黑社會結聚的可能」,一石激起千重浪,市民開始討論群育學校。經過多日醞釀,陳黃校發聲明稱當初引用教育局文件,但沒周全引錄文件,為引致公眾對莫校有負面認識致歉。
新址施工 料2019年啟用
卓德根認為,一切源於誤會,更信心滿滿說「只要看過學生,誤會便會消除」,他指去年的討論已能讓社會多了解群育學校,還得到不少支持,因應新址工程開始施工,莫校於月前與附近學校見面,講解工程,順道「打個招呼」。
稱會面不尷尬 有談兩校合作
卓德根與工程承辦商、建築師和建築署人員月前探訪新校址附近的學校,而陳黃校與莫校只有「一牆之隔」。早於去年暑假前夕,陳黃校數名教師和學生便率先到東灣參觀莫校,還帶來自製曲奇,卓校長憶述「學生表演口琴,他們也有入課室觀課,讚我們的學生很乖,說以後做鄰居時要多接觸」。
至今年1月,終於來到與陳黃校校長和副校長見面的一天,氣氛沉重吧?卓笑說「真的,雙方都沒絲毫尷尬」,見面主要問及工程對該校學生的影響,也有提及兩校日後的合作,談了個多小時,「蔡校長有跟我握手,還拍一拍我的肩膀,說將來互相提點,還說可舉辦活動讓兩校學生一起參加,是個好開始」。見面過後,卓德根更有信心學校能在屯門好好發展。
擬提早讓學生服務屯門社區
雖然新校料2019年才能啟用,卓德根已計劃讓學生早於2017學年便走進屯門社區,到區內的長者中心和智障學校做義工,包括表演醒獅、小提琴、跆拳道及話劇。此外,卓早前到一所小學參觀,啟發他在校內成立地壺球(類似冰壺)隊,「地壺不需身體碰撞,但非常講求合作性和策略,很適合我們的學生」,並打算日後安排學生教導屯門區內長者及智障學生打地壺球,學生正積極練習。
卓校長說,學生日後需由東灣乘車到屯門做義工,「都是經驗來的,讓他們知道做義工不是坐定定,而是要付出很多時間、心血和體力」,他猶記得有次到長洲做義工,學生因暈浪而在乘船後嘔吐,但都堅持完成服務,「他們都知有很多人一直幫助自己,所以一有機會就想幫別人」,他希望學校能與屯區社區建立長期關係,讓更多學生體會到助人為樂的精神。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