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王振民:國家從無計劃將港內地化 「若兩地無異 港將失去價值」
饒戈平:倘港危及主權 不排除京干預
民族黨街頭演講 康署報警指未申請
職工盟﹕14年來通脹蠶食工資增長
基層工人生活拮据 「一磅麵包咬足一日」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陳茂波:「借人頭」買樓可判囚 部門嚴查

【明報專訊】政府上月出招收緊住宅印花稅,遏止投資者以「一約多伙」迴避新稅率。財政司長陳茂波(圖)昨天表示,近日市場傳出以「借人頭」方式買樓,即已擁有住宅物業的人借用沒有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居民名義買樓。但他強調,無論是「借人頭」或「借出人頭」買樓的人,一經發現,除要補回印花稅差額及巨額印花稅罰款外,更可能要負上刑責,可被判罰款及監禁,提醒市民不要以身試法。

教唆者借出者同罰

樓價持續破頂,政府去年11月推出新一輪樓市辣招遏抑需求,將住宅印花稅劃一上調至15%,但有投資者透過「一約多伙」方式迴避新稅率。政府上月宣布收緊住宅印花稅,在「一約多伙」下購入的每個住宅物業,均須繳交15%印花稅。

陳茂波昨發表網誌,表示自收緊「一約多伙」的豁免安排後,市場傳出已有住宅物業買家透過「借人頭」方式,即借用並無擁有住宅物業的其他香港永久居民名義來購買住宅物業,並要求購買人簽訂信託書來保障其實質權益。

補繳印花稅差額 另罰10倍欠款

陳茂波指出,按現行機制,買家如欲申請以較低的第2標準稅率繳稅,必須在向稅務局申請加蓋印花時提交法定聲明,並在聲明中確認他們在取得有關住宅物業時,是代表自己行事;由於聲明是根據《宣誓及聲明條例》作出,若買家故意作出虛假陳述,即干犯《刑事罪行條例》,一經定罪可判囚2年及罰款。他說,已指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及稅務局嚴加查證法定聲明,並按法例檢控涉嫌干犯相關罪行的人,包括教唆及串謀作出虛假聲明者。

陳並稱,另根據《印花稅條例》,若稅務局事後發現買方的聲明不正確,買方必須補回應繳納印花稅差額,以及因逾期加蓋印花而招致的罰款,罰款額最高為少繳印花稅稅款的10倍;《印花稅條例》並列明,以欺詐手段意圖詐騙印花稅亦屬犯罪,違者可被判10萬元罰款及監禁1年。他強調,基於罪行嚴重,無論「借人頭」或「借出人頭」買樓的人,一經發現,除要補回相差印花稅及巨額印花稅罰款外,還有可能負上刑責,提醒市民勿以身試法。

此外,陳茂波表示自去年11月劃一上調住宅印花稅至15%後,住宅物業交易量明顯下降,樓價升勢亦有所放緩。他引述稅務局紀錄,表示去年12月至今年3月,要繳納雙倍印花稅或新住宅印花稅的住宅交易,每月平均約500宗,較去年9月至11月未推出新措施前的每月平均約2400宗下跌約八成;至於買家為香港永久居民的住宅交易中,有94%買家沒在港擁有任何住宅物業,認為新措施有助遏抑投資需求。

加辣後置業港人 九成在港無物業

他又稱,隨着美國利率正常化,加上過去數年的土地供應增加,未來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達9.6萬伙,相信過去幾年住宅供求偏緊的情况不會重現,又表示樓市面對的風險正在加大,提醒市民作出置業決定前,必須小心衡量風險,特別是利息變化對供款能力的影響,量力而為。

 
 
今日相關新聞
陳茂波:「借人頭」買樓可判囚 部門嚴查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