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原定2018年底完工、連接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屯門及大嶼山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要延遲完工。路政署昨指出,連接路北面海底隧道須再掘深10米,以保工程更穩妥,故須修改設計及施工方案,惟承建商的修改方案涉及造價「不合理地高昂」,署方要與承建商討論,估計工程將延誤逾一年,至2020年才完成。路政署長鍾錦華指若承建商不合作,政府會有「最後殺手鐧」令工程推展。
署長:倘承建商不合作或用「殺手鐧」
路政署長鍾錦華指,現階段不宜透露何謂「最後殺手鐧」,強調工程合約有足夠條款令工程不會爛尾。有工程師估計,政府的殺手鐧是重新招標,但因程序需時,工程會進一步延誤,相信政府會盡力與承建商商討,務求在不超支下繼續施工。
隧道連接港珠澳橋人工島
全長9公里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分南、北兩段,其中連接口岸人工島至北大嶼山的南段工程原預計可與港珠澳大橋於明年同步啟用;由口岸人工島連接屯門的北段海底隧道原預計明年底通車,而連接路被視為青馬大橋之外,進出大嶼山的重要替代道路。
路政署昨公布工程最新進展,指南段工程預計要到2019年上半年完成,原因是承建商須於緊迫工期內灌製約2600件巨型橋面預製石屎組件,加上該段高架道路跨越東涌航道、港鐵路軌及北大嶼山公路,施工期間承建商須確保航道及鐵路正常運作,故最新評估要略為延遲完工。
人工島鋼筒海堤土質影響 改走線
至於北段海底隧道,鍾錦華承認因要顧及人工島鋼筒海堤頂部向外伸延及複雜深層土質影響,署方因應工地實際情况修改海底隧道經過口岸填海海堤下的走線,再掘深約10米,以避免穿過海堤下的碎石樁(見圖),確保隧道鑽挖機能安全運作。
鍾稱,2015年中已決定修改隧道走線,至去年中,承建商「寶嘉-布依格聯營」表示會採納顧問工程師其中一個修改方案,惟經過多月仍未有進展,在署方多次催促下,承建商最近提交粗略修改方案,但費用「不合理地高昂」。按目前情况,兩部隧道鑽挖機原預計4月下旬抵達口岸人工島的隧道通風井,惟修改設計方案未能及時完成,將令隧道鑽挖機出現空檔期,令工程延誤。
翻查資料,路政署去年上半年已指出,按原訂設計方案下,隧道鑽挖機本要穿過人工島海堤下的碎石樁底層,但碎石樁要預先灌漿將內部空隙填滿,鑽挖機才能安全穿過,但該署驗證後認為若碎石樁未能全面灌滿混凝土,會對鑽挖工作構成風險,故決定修改隧道走線。
料毋須申追加撥款
被問到工程會否超支,鍾錦華說工程應急費用綽綽有餘,相信毋須再向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根據立法會文件,該工程應急費用約30億元,佔整體造價448億元約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