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市建局昨進一步解釋中環閣麟街百年磚牆的「保育融合」方案,考慮原址保留近威靈頓街的一段約20米磚牆,並透過歷史展示空間及其他裝置藝術,呈現昔日地段模樣,形成一個三維博物館(walking museum);至於可行與否,仍取決於磚石的結構穩定及安全程度,料最快半年後有結果。 閣麟街的「背靠背」唐樓磚牆遺址位處市建局卑利街╱嘉咸街發展計劃的公共空間位置,有關注團體指遺蹟建於1879年。市建局昨稱,磚牆長約34米,涉及5個地段,考慮原址保留靠近威靈頓街,共涉及兩個地段的磚牆,長約20米,中間一個地段擬作為行人通道,闊約14至15呎,令市民走過時感受昔日「背對背」唐樓的空間闊度,較後的兩個地段則重置磚牆的磚石,作為歷史展示空間,亦會有地方融入鋪地設計及其他裝置藝術,呈現昔日地段模樣,形成一個三維博物館,帶出「背靠背」唐樓及昔日華人社區的歷史意義。 條件﹕政府同意磚石穩固等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區俊豪稱,原址保留磚牆的方案可行與否,取決於4個條件,包括方案是否獲政府相關部門同意;磚石是否安全穩固;磚牆兩邊的橫向負重可否由新結構支撐;磚牆不能再增加負重。市建局下一步將在現場替磚石取樣本測試及分析,以確定磚石是否安全穩固,並評估所需復修工程。 市建局:研究需時半年 難原幅保留 被問及若其中一個條件未能符合,會如何處理,市建局執行董事(商務)馬昭智指屆時要再作研究,強調雖然磚牆不獲任何歷史評級,但目前的建議已視磚牆為一級歷史建築般處理,並聘請了磚石專家來港協助,預計需時約半年確定能否做到原址保留部分磚牆。他說,由於磚牆的安全系數低於土力結構標準,若要符合安全系數,原址保留整幅磚牆技術上不可行。 中西區關注組發言人羅雅寧認為目前擬作為行人通道的磚牆是相對完整,更是唯一保留了青磚樑托的地段,能反映百年前的建築特色,冀同樣原址保留該部分的磚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