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香港巴士服務重組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顧問教師:慈幼英文學校副校長兼通識科教師 謝萃輝
學習目標知識
從巴士路線重組的議題,讓同學明白提供公營服務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技能
分析涉不同持份者對公營服務的訴求
態度及價值觀
1.了解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及背後的價值觀
2.在作出與民生有關的政策時須考慮不同持份者的需要
◆資料回應題
1.根據資料B,分析導致資料A所反映現象的原因。
解讀現象:
同學應先從資料A歸納出鐵路運輸所佔的比重有上升的趨勢,2015年鐵路的載客量超過巴士,反映香港整體的交通工具以鐵路運輸為重,而且變得愈來愈重要。此外,同學可從資料B找出不同向度,分析導致資料A所反映的問題成因。
成因分析:
a.政府政策
政府鼓勵以鐵路為基礎的運輸政策。政府過去興建多條鐵路路線,使鐵路覆蓋的地方愈來愈多。鐵路令市民生活變得更方便,他們更樂意選擇鐵路。正如資料B中提及,港鐵自2010年成為最多人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巴士客量流失4.2%。
b.城市問題
由於香港私家車輛數目不斷上升,而交通擠塞問題在繁忙時段十分嚴重,如資料B引述的九巴統計,2009年至2013年間,400多條路線中99%路線行車時間平均增加達16%,這使市民用在路面所需的交通時間增加,並傾向使用不受路面塞車情?影響的鐵路系統。這亦促使資料A反映現象的出現。
2.參考資料C,政府推行巴士服務重組時,不同持份者之間會發生什麼衝突?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同學先指出相關的持份者,如政府官員、相關的營業者、市民、環保人士等。在分析不同持份者的衝突時,留意須在相近的向度上強調持份者間的價值觀、考慮點及立場的分歧。同學可把此題目概念化為探討在公營服務做出改變 (如公營醫療、社會福利及教育等服務)時,涉及不同持份者間的衝突,為日後課題作準備。
參考答案:
.政府 (贊成)與當地社區代表(反對)
政府重視公共資源的成本效益、改善社區及民生的生活素質。故路線重組符合以上需要。但是,當地社區代表(區議員)整合社區設施的需求,所有涉及社區的利益必須慎重及要有充分諮詢考慮,不應以一刀切的方式處理。
.服務提供者(贊成)與當地居民(反對)
巴士營運者需要考慮載客量及成本效益,路線重組有助解決問題。但當地居民重視他們的選擇權,取消巴士路線是剝奪他們的權益。
.環保人士(贊成)及當地居民(反對)
環保人士重視改善環境,而透過削減或合併路線能減少路面的空氣污染問題,同時亦有助減少交通擠塞的問題。但當地居民卻重視生活的便利,他們認為巴士路線重組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延伸回應題
3.有人認為政府「以鐵路為主、巴士為輔」的政策利多於弊,你同意嗎?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闡述你的看法。
解題:同學可嘗試從不同向度作正反論證,並加上個人的評鑑準則,作出對此命題的個人立場。闡述個人立場時,同學需要作正反觀點的討論,並在每個論點加入合適的例子(可用資料C或其他個人認識的例子)作推論。同時,在表達個人立場時,需要指出自己的評鑑準則。
參考答案:
.「同意」觀點可包括:
從經濟角度,同學可以從成本效益立論,包括從政府的考慮出發,香港人口高度集中,興建鐵路的效益較高,有助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亦能減少因擠塞帶來的時間損失。
從服務穩定性的角度考慮,鐵路運輸的優點在於有效率地運載大量乘客到達目的地,從而達到減少交通擠塞的問題,改善路面情?。鐵路的誤點情?亦較其他交通工具少,相對可靠。
從環境角度,鐵路運輸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較小,有利人口密度高的香港。
.「反對」觀點可包括:
從經濟角度,過度強調鐵路網絡容易造成壟斷。這樣市民被迫承受加價的負擔。巴士等其他公共交通的生存空間亦會愈來愈窄。
從服務的穩定性及靈活性角度,由於鐵路欠靈活性,過度依賴鐵路未能照顧小眾市民的需要。部分市民,特別是住在偏遠地區者或行動不方便的長者往往未能因此受惠。
從環境角度,興建大型鐵路系統時,徵地會涉及大規模拆卸原有建築及聚落,對當地的社區、人文景觀及環境的破壞巨大。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70302BZ.doc
(由通識科教師就時事議題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