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一線大城市物價高生活壓力大,但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指,返回小城市亦面臨的「工作機會少,做什麼都需要靠關係」的局面,令不少年輕人又萌生重返一線城市的想法。報告認為,二線發達城市和三線城市生活壓力感更低,更宜居。 中國的一線城市,通常是指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二線發達城市則具體包括青島、大連等經濟發達的計劃單列市;三線城市包括淄博、唐山等經濟工業強市;其餘的就被列為四線或五線等城市。 二三線城市最宜居 中國青年網報道,根據《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6)》藍皮書指出,一線城市經濟壓力遠高於其他城市,引起生活壓力的因素,從高到低分別是物價、交通、收入、住房、教育、醫療、贍養老人、健康。一線城市的就業壓力感和二、三線城市水平相同,但低於四線及以下城市。其他經濟方面和家庭人際的壓力感方面,一線城市均高於其他城市。 從數據可見,即使有較好的就業環境,一線城市也並不宜居,「逃離北上廣」一度成為公眾話題。不過四線及以下城市也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根據課題組調查,逃回四線及以下城市後,年輕人普遍面臨幹事要「拼爹」(要靠父親,即靠人際關係)的局面,可謂「身在異鄉為異客,回到故鄉仍為異客」。 因此,課題組認為,二線發達城市和三線城市生活壓力感更低,因此更宜居。此外,關於幾大城市群在生活壓力方面的差異,報告也進行了詳盡的比較。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進行研究發現,長三角各項發展指數好於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 農民對人信任度最高 另外,藍皮書還指出,在社會信任方面,居民依次選擇家人、好友、同學或同事、教師等,而記者、官員、中介機構人員,得分依次排在後面。低學歷者更傾向相信社會多數人,高學歷者更傾向不信任社會上多數人,農民對人的一般信任度最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