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線眼:蒐PISA學生資料 教局惹操守爭議

[2016.12.07] 發表

【明報專訊】昨天中文大學學者、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香港中心總監何瑞珠公布2015年港生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的表現,但這亦是她研究PISA多年的「告別作」,因教育局去年招標聘請大學研究2018年香港PISA表現時,在招標文件列明當局將收集包括學校和學生身分的資料作進一步分析,何瑞珠擔心學校因此怕成績不逮而操練學生,決定不投標。

教局稱只作研究

教育局回應稱會跟學校溝通,承諾有關資料只作研究,絕不會公布個別參與學校和學生的資料,亦不會用作評核個別學校和學生的表現。

學者﹕身分資料可供追蹤研究

筆者問過熟悉PISA的學者,他指舉辦PISA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鼓勵參與國家及地區保留PISA參加者資料作追蹤研究,更好地利用數據,舉例,PISA參加者多為中三及中四生,可作追蹤研究,將學生的PISA成績對照其日後文憑試成績或入大學率,就可知PISA成績能否「預測」入大學的機率,亦可了解在追蹤研究期間學生是否有補習,以分析補習的成效。加拿大和澳洲等都已有蒐集應考PISA學生的資料,方便日後再作分析。

至於學校是否要擔心被教育局監察PISA表現?該學者說,在每校只抽30至40名學生應考PISA,對該校成績表現欠代表性,教育局不能以此監察個別學校表現。說到尾,問題都是教育界及研究機構是否信任教育局。

學者感違操守棄再做

應考PISA的學校及學生成績資料,過往由研究機構保密處理,不會交予政府,何瑞珠認為日後要將數據交予政府是有違操守。不過遊戲規則改不了,據悉政府已完成招標,委聘另一學者做2018年的PISA研究,何瑞珠促請由不同院校學者成立監管小組,監管當局如何使用相關數據。

余諫之

更多教育
時事通識教材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名家學堂:台灣作家成英姝 打拳賽車有何難?
【明報專訊】如果生命像夜那樣冷,人只能像烈焰那樣活。——《寂光與烈焰》 台灣作家成英姝予人一種不讓鬚眉的感覺,她更有「黑色女王」之稱。... 詳情
文化直擊:拜魯班先師 學尊師重道
【明報專訊】考試前夕,大家除了「臨急抱佛腳」,可曾想過到廟宇向神明祈求好成績?其實廟宇不一定跟宗教有關,也包含了民間祈福的習俗,亦有專為某種... 詳情
閱讀入門:推理不止查案
【明報專訊】即使你未讀過推理小說,也必定聽過「名偵探」柯南、福爾摩斯的名字。推理小說不論寫成文字、畫成漫畫,甚或拍成電影都引人入勝,各有捧場... 詳情
文化延伸:英劇《黑鏡》——手機蠶食生活?
【明報專訊】俗語有云「人心不足蛇吞象」,無論世界如何改變,唯獨人性永恆不變:我們的手提電話功能已最先進了?往身邊同學的手上一瞧,原來他們的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