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天晚上,在臉書看到朱凱Y在元朗街頭與街坊分享環保的方法,例如怎樣把不同的垃圾分類,怎樣把剩餘的食物處理等等,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地區工作。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在表面的繁華背後,存在了很多嚴峻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迫切性,不需要放大鏡也可以看得清楚。如何處理垃圾,可以說是當今問題之中的大問題了。
以環保的觀念來處理垃圾,十分需要政府主導,但沒有了個人的配合,一切也是徒勞無功。如果只是用懲罰的方法來執行,市民不會真心相信環保的重要性,所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步把觀念散播到社區。我曾經在日本居住過兩年,現在回看這段異地生活,學到最多的不是學科堛漯壅恁A而是切切實實的環保生活,這婺礞j家分享一下,當中不乏有趣的地方。
我的日本朋友圈子是環保人士,他們適當地處理家居垃圾,跟大部分的日本人一樣。日本人會把所有垃圾分類。膠樽、玻璃樽等要清洗乾淨;食物要把水分弄乾等等。我有一次偷懶,沒有按規矩棄置垃圾,結果給管理垃圾房的女士狠狠地教訓了我這個外國人一頓。我發現這位女士,很尊重自己的工作。所謂垃圾房,簡直比我現在的辦公室還要整齊,沒有異味,而她甚至在那埵Y飯,表現了日本文化對極致的追求。
對於我的日本朋友來說,環保是一種理念,一種生活方法。以下是一些我們會做的事情,嘗試列舉一下,我從最簡單的開始,一級級遞進。
1. 雙面影印
2. 不用有害清潔劑
3. 循環使用舊衣服
4. 注意食物的產地來源,不浪費食物
5. 減少家居用電量,例如風筒
6. 走樓梯,不乘電梯
7. 乘公共汽車,不開私家車
8. 不吃西藥,用草藥或自然療法
9. 冬天用局部的暖氣發放設備,例如暖桌(アギコ)
10. 夏天只開風扇,不開冷氣
從「絕對」到「盡量」
在日本兩年的學習生活,我看到我的朋友幾乎是「絕對的」能夠把這些理念實行,而不是「盡量的」。哪怕是六、七層樓梯,他們都是這樣爬上去,這讓我非常佩服。對於香港人來說,最困難的大概是不開冷氣這一項了。日本的夏天雖然不長,但非常炎熱。我回到香港以後,不開冷氣這一項守不住了,內心總感到很慚愧。從「絕對」到「盡量」,從日本回到香港,我每天都希望能夠保持在日本學來的好習慣,但在現實的考驗下,不一定成功。有時回家時實在太累了,根本沒有走樓梯的能量了。然而,在香港生活最可怕的是,我們根本遺忘了樓梯,乘坐電梯變成了理所當然。
環保不光是自備購物袋,而是一套生活的理念,需要好好的學習和理解,經過自我消化, 配合自己的生活,才能有效地實行 。東京大學有幾個露營地,每年夏天,我們都會到這些營地舉行「合宿」(ゎゲウピゑ),即是郊外集訓。我參加過兩次,一次在山上,一次在海邊。我們一群文學學生,選擇了一兩本書,在野外精讀,每天有幾節的研討會,大家互相自由討論。除此以外,我們一早起H,可能會行山,可能會到沙灘漫步,晚上可能會有電影會,這些自然與文化共融的生活,是我非常嚮往的,現在變成了我生活的追求。
記得在山上那次的合宿,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營地吃飯的一幕。在營地中的三餐都是由學生自己烹調的,味道樸素,用料新鮮。我們一群人在吃,看到這些「廚師」在洗碗碟,他們排成一字,一邊洗,一邊大聲唱歌。他們是什麼學生?我問。他們是東京大學的運動隊成員,一位老師回答。這個場景讓我想到很多日本電影和電視劇,但從來沒有來得這麼真實。
環保讓我們理解生活的整體,例如我們用什麼材料煮飯,我們如何進食,我們怎樣清洗碗碟,這都是需要通過實踐來學習,而從中我們明白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對於保護自然環境,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者簡介: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文:黃淑嫻
圖:diless@iStock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