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驗隨神舟上太空 一條龍校小一開始學科研
【明報專訊】3組由中學生設計的太空實驗隨神舟十一號飛天,其中一支設計隊伍來自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該校與其一條龍的陸慶濤小學,自小一起推行以實驗為中心的科學課程,培養學生科學家的態度與思維;中學設逾百萬科研儀器,讓學生參與基因改造細菌,資優生更可參與港大研究。
實驗為本 小學一年做最多15個
該校4名中六生因一年多前設計「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奪季軍,令其太空實驗方案獲採用,羅氏基金中學校長陳榮光形容是播種10年後開花結果。該校2005年聯同陸慶濤小學,由小一起推行校本科學課程,4名得獎學生就在當年入讀小一。按該課程,小學生每周有一小時科學課,每學年要做9至15個實驗,如小三生需滴試劑測試汽水糖分、小五生要用顯微鏡看細菌等。
學生每次都要以填充或答選擇題模式做實驗報告,內容包括該實驗的探究問題,實驗方法、材料、步驟,以及實驗結果,再進行討論。學生小三起便要就部分探究問題、設計實驗方法,小六要分成小組,根據所學理論製作物品,如有學生利用槓桿原理設計桌上足球遊戲盤。
陳榮光說,教學法以實驗為中心,「最重要啟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興趣,和訓練科學家思維,這些比教學科內容更重要」。學生回家都要做實驗,如在膠樽不同位置刺孔再注水,觀察各水柱射程以了解水壓,並撰寫報告。學生成績分成3部分:三成分數為平日做實驗及寫實驗報告表現,四成為考試中親身做實驗,另三成是筆試,考課本中的科學知識和做實驗知識。
斥逾120萬元買實驗室儀器
學生升中後除要修讀科學科,還要上生物及生物科技科。課程主任孫嘉俊曾在港大醫學院解剖學系分子神經科學修畢博士,其學生中一就要學養細菌,中三參與基因改造細菌。該校擁有逾120萬元的實驗室儀器,包括生物安全櫃及儲存DNA的雪櫃等,大部分以捐款購置,校方又從港大取得腦癌細胞供學生培養以做實驗。該校為直資,本學年中一學費為1.8萬元,孫認同學校因而較有能力投放資源在科研上。
孫說,做實驗是學習科學最珍貴的經歷:「我可以花整堂講書,但學生吸收到的知識很少,做實驗他們才入腦。」學生做畢實驗後,教師可將實驗內容延伸至其他科學知識,學生亦可透過閱讀擴闊知識面,故不會因花很多時間做實驗犧牲學科知識。
研金桔核抗腦退化 奪內地科研獎
兩校又在小六至中二設資優課程,兩成至四成學生可參與,又可加入相關校內學會做實驗,部分實驗內容更屬大學程度。孫說,學生要自行設計研究題目,先在科學論文庫輸入關鍵字,了解相關題目的學理基礎等,然後設計自己的實驗,「如有人曾試過將提子核提取物加入腦細胞,再加入令腦細胞模擬腦退化的藥物,看看提子核是否可起保護作用,幫助抗腦退化,那學生就試試以檸檬核做實驗」,最終檸檬核實驗未見幫助抗腦退化,學生之後以金桔核做實驗卻成功,並在內地取得青年科研獎。4名設計太空實驗的學生均是資優課程的「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