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識事:公屋輪候4年達新高
【明報專訊】◆資料A
過去10年公屋輪候平均時間(見圖)
•資料解讀
圖表以折線圖呈現過去10年公屋輪候平均時間。房屋署推出了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符合公屋申請資格及年滿58歲的申請者,會比一般家庭申請較早獲得處理,故此類申請人的輪候時間比一般申請者短。圖中兩條折線圖呈向上升的趨勢,反映申請公屋的輪候時間不斷增加,一般申請者未能達到3年上樓的目標。
◆資料B
原興建1.7萬個公屋單位的橫洲棕地發展計劃,被指因鄉紳反對,現階段暫只發展原為橫洲綠化帶的地皮,單位銳減至4000個,近日因立法會議員朱凱迪遭受恐嚇,該計劃再成為焦點。自政府改劃用途後,橫洲其餘綠化帶亦相繼被申請改劃,申請者包括發展商及元朗駕駛學院,假如申請全部獲城規會通過,連同公屋計劃,該處近三成綠化帶將受影響。有學者批評政府的舉動已帶頭破壞綠化帶,捨棄棕地不發展,更是不尊重規劃原意。 資料來源:《明報》,2016年9月12日
•資料解讀
面對龐大公屋需求,政府急切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然而規劃土地發展時往往引起社會爭議。例如政府在橫洲事件中因為受元朗原居民的反對,放棄發展已成為停車場及貨櫃場的棕地,反而選擇規劃3條非原居民村的綠化地帶。修改後的計劃不但破壞自然環境,亦涉及收地迫使當地村民遷出,而計劃興建的公屋單位數量最終因收回的土地面積大減,由原本的17,000個減至4000個。同學可從資料中得知政府在規劃新界土地時會面對的衝突,以及在平衡各持份者的利益時所遇到的困難。
■問題及答題指引
1. 討論資料A所反映的社會現象。(4分)
同學首先引述圖表數據作答,例如從圖表可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2007年的1.8年急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4.1年,增幅127%,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2007年的1.3年增至2016年上半年的2.4年,增幅84%。從平均輪候時間大幅增加的情況可見,公屋的供應和需求出現長期的供求失衡,政府已無法達至3年上樓目標,而且折線圖呈上升的趨勢,估計未來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仍會增加,申請者需要等候更長年期才能入住公屋。
2. 「政府在規劃土地發展項目時,應優先開拓棕地。」你是否同意?(8分)
這題討論政府應否優先開拓棕地,隱含著比較發展棕地抑或發展其他類別的土地。根據資料B的內容,現時新界除了棕地外,還有綠化地帶和非原居民村莊。無論政府發展哪類土地,都會牽涉利益分配、居民安置和環境保護等問題。
同意方面,政府優先發展棕地,可避免破壞具生態價值的綠化地,而且不少綠化地有非原居民村,政府需要諮詢居民及安排遷置。若政府強行收地,可能引起類似菜園村的抗爭行動。此外,在棕地經營廢物回收場和汽車維修場會造成重金屬污染問題,發展棕地則可遏止水土污染,保護鄉郊環境。
不同意方面,政府發展棕地必需與原居民商討賠償方案,因為原居民把閒置的農地變為貨倉和停車場後,能為他們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根據媒體報道,有原居民要求的橫洲收地賠償比政府所提出的高逾5倍,反映雙方未能就賠償金額達成共識。此外,雖然發展棕地不涉及遷置居民,但亦會影響物流業、廢物回收業及汽車維修工場業的營運。由於香港租金高昂,這些行業難以負擔租用工業大廈的租金,一旦政府優先規劃棕地,這些行業或會失去生存空間。
文: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劉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