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局創無水漂染技術
【明報專訊】環保是世界潮流,中國的十三五規劃亦提倡「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其中紡織漂染業用水多,含化學劑的污水若處理不當更會危害環境。生產力促進局首創「無水漂染」技術,利用二氧化碳作溶劑,染布過程中完全不需用水,事後又可回收二氧化碳循環再用。
明報記者 袁樂婷
生產力促進局智能製造及材料科技顧問李世豪解釋,新技術以二氧化碳為溶劑,在密封處理缸將二氧化碳加壓和加熱至「超臨界點」,令其密度提高至介乎氣態與液態之間,變成「流體」,便能溶解染料並將布料染色,過程滴水不沾。完成漂染後,只要將超臨界二氧化碳引導至分離缸減壓和降遄A即可將其變回氣態,逾九成的二氧化碳因此可重用。
二氧化碳加壓加熱 溶解染料染布
至於傳統漂染技術以水為溶劑,令染料滲進布料,因部分染料本身非水溶性,需使用化學添加劑助其溶解。他舉例,每個容量500升的染缸,視乎布料的厚薄和質地,大約可染2000碼布料;過程中要換3至4缸水,即用水量達2000升。排污成本亦高。
生產力促進局智能製造及材料科技首席顧問林子聰補充,各地環保規管愈來愈嚴謹,可以預見廠家將來需花更多錢處理污水,為發展新漂染技術帶來誘因。粗略估計,新技術節省時間、能源和處理廢水工序,染布成本約減一半。惟坊間用水漂染的方法並不一致,難準確計算成本差距。
林說,生產力促進局的研發項目屬市場導向,「希望研發出來的新技術對業界有用,通常會先了解廠家想要什麼,然後研究循什麼方向給予幫助,這樣最容易落到地;若做出來的技術市場根本用不荂A那是空談」。無水漂染正因業界對環保的追求而生。
不過,工業種類繁多,研究團隊不一定全部熟悉,李世豪說要有有失敗的覺悟,「做得研究預鬙2恁A不會一擊成功」。他本身在大學從事化學基礎研究,轉職至生產力促進局後,才接觸有關紡織業的研究,踏進新領域,遇樽頸自是難免。
他舉例,最初「想得很理想」,試染時卻染色不均,「出到蟀O一條條紋,部分位置沒有染上顏色」,之後便要不斷嘗試不同設定,找出問題癥結,例如調整壓力和二氧化碳流量,最終發現因壓力不夠大,令二氧化碳流動的速度不足,才未能令染料均勻地滲透到布料中。改良技術後,現可將化學纖維物料,例如聚酯纖維(Polyester),染成數十種色。
料染布成本減半 約1年可回本
今次研究的研發成本為1250萬元,生產力促進局透過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與一家在內地設廠的港資紡織生產商,合作申請創新及科技基金,獲資助615萬元。其餘款項由該生產商支付。李世豪稱,新技術已在浙江嘉興的廠房試行,尚要培訓該廠員工掌握新技術,例如染料配方及機器操作,才可正式投產。
局方及紡織商各擁一半新技術專利權,李說,若有其他廠房對此感興趣,初步構思會以專利許可形式合作,目前已接獲不少查詢。超臨界二氧化碳染布機器每部要800萬至900萬元,是傳統漂染機器的4至5倍,但長遠節能省水,李世豪預計約1年已可回本。
超臨界二氧化碳漂染技術獲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