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學堂:跟賴聲川 學創意
【明報專訊】「太太跟我說,即使待會觀眾看你的劇笑不出來,你還是要勇敢地把它演完。」結果,觀眾對這編導的鼓掌和歡呼聲30年來沒停過。出自他手的作品,重演不斷,依然一票難求,一齣《暗戀桃花源》,成了現代華語戲劇經典,連一向只演世界級歐美經典戲劇、地位僅次百老匯的美國俄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2015年也宣佈演出80場(你沒看錯,是80場,不是8場)英文版,這是首次有華語劇作受邀公演。一齣《如夢之夢》,被稱為「最難搶票的舞台劇」,8小時長劇,亞洲巡迴演出,2016年初上海站由因電視劇《琅琊榜》走紅的內地演員胡歌主演,有傳「黃牛票」價炒至六七千人民幣……這位擁有全院滿座保證的戲劇大師,叫賴聲川。
創意=方法+智慧
能夠全院滿座、重演又重演,名氣之先首重實力。而台灣知名舞台劇編導賴聲川的實力,便是來自其創意及說故事的能力,但他並非「天生」愛寫劇,「我想(當編劇)是『緣』吧﹗中學時愛看Marvel漫畫,大學時玩音樂,都跟戲劇無關,可是誰又能說這些是無關呢?有文學、有音樂,加起來,不就是戲劇嗎?」戲劇是一門專業,可是專業以外,又與經歷息息相關,創意也由此而來。要將創意化成實力,需要像英雄漫畫角色一樣,有冒險和挑戰精神,就讓賴聲川告訴你,發這一場創意冒險夢的「方法」吧。
「創意可以學」,正如教人發夢一樣,聽來荒謬,但賴聲川說真的可以做到。他有一本書名為《賴聲川的創意學》,總是他人的好書推介之一,香港演員「蝦頭」楊詩敏便是其中一個。賴聲川的創意學,說起來不複雜,方程式是這樣的:創意=方法+智慧。他說:「你的感受就是智慧,有了智慧你需要文字表達,沒有文筆就沒有辦法把智慧寫出來,文字便是方法。」這是基本公式,但又來到「首先你要有……」的問題,是什麼?當然是首先你要有人生智慧。
■智慧修煉課1
生活小觀察□侯孝賢也驚訝
要有智慧,賴聲川說:「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生命中的小觀察。」「我記得中學時,有同學寫剪頭髮的經驗,數十年前洗頭是頭向下的,同學寫了一句:『水沖下來/我沒有辦法呼吸/幸好還有嘴巴可以用』,簡單幾句,場面就出來了。」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及思考當中變化,以致文字表達時有更真實的力量。賴聲川於1980年代大學畢業後,從美國回台灣發展,當時台灣仍未有專業戲劇,他是開拓台灣專業戲劇的第一人。他第一齣在台灣上演的作品《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就是以他的戲劇班學生(同時也是演員)真實的個人生活、成長經驗中的小場景如考試、找補習等發揮串連成劇,對當時而言,是場破格的集體即興創作。其時演出場地小,觀眾也只有10多人,不過應該問來的是什麼人,而不是多少人,「那時台下觀眾有楊德昌、侯孝賢、吳念真」,10多人中有3個台灣名導,均訝異於他破格的創作概念,令故事帶來震撼。這一切,就是源自賴聲川對每人生活經驗體會的重視。
■智慧修煉課2
寫給「前度」的劇□觀眾為何要看?
「生活經驗很多,但哪些才是值得寫下來的,也是智慧的培養。這些要靠多看書、電影。你有想表達的東西,也要問自己表達得怎麼樣。」賴聲川認為,創作目標是觀眾,不能只為表達自己而罔顧觀眾,這樣沒法構成好創作。「從前有個學生,交來一篇劇本,看著不太對,原來是她當時很討厭前男友,劇本寫了很多指控,目的就只為了向他復仇。我就覺得這個動機有問題,(對觀眾來說)也沒有什麼大意義。」觀眾沒辦法從劇中得到什麼,何來共鳴?創作也如是,有想法也要有方法表達。賴聲川曾以香港為主題,寫過一齣《水中之書》。當時他與太太翻譯一本叫《快樂學》的書沒多久,來到香港,「我在中環走著走著,覺得這真是一個很不快樂的城市」。於是就有了《水中之書》,期望為香港觀眾帶來一點鼓勵。賴聲川在表達自己所思之餘,也從觀眾角度思考,結果,故事雖是以香港為題,但演出場地不限於香港,內容修改後在台灣也有上演,改名《快樂不用學》。
■智慧修煉課3
光明與黑暗□兩邊都要承受
資深演員總說,通過戲劇能更真實地面對自己,究竟原因何在?賴聲川對戲劇的看法,也許可找到答案:「將所有戲劇連起來,就是完整人性的反映。」他認為戲劇要能打動人心,最重要是跟人有關聯,都是與人生百態有關的,「所以(想有創意)對人要有興趣,看不同的人瞭解不同的人性,同時也不要怕面對人生中光明或黑暗的一面,因為有光明與黑暗才是完整、真實的人生」。他說就像莎士比亞劇作,充滿人生百態,能夠超越時代限制,成為經典。像賴聲川的經典作品《如夢之夢》,被譽為「劇場史詩」,就是面對人性光明及黑暗面的代表作,主題有關生命追尋、探討生死,靈感源於一次印度旅行。這劇先是演出長度嚇人一跳(8小時,亞洲來說屬少見),然後舞台設計、說故事的方式都大膽破格,內容有深度,無不叫人看得精彩。上海站演出由胡歌擔綱五號病人一角而受到注目,其實他由2013年北京站起已飾演該角色,賴聲川笑言:「那時還未開拍《琅琊榜》,應該是劇組看了他在《如夢之夢》演病人還不錯,才找他來主演的。」
■賴聲川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曾於台北藝術大學及劇場藝術研究所任教,並曾擔任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席教授暨駐校藝術家,現為台灣「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2007年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其代表作《暗戀桃花源》獲選為中國話劇百年十大名著之一。其他作品包括《如夢之夢》、《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水中之書》等,其中《水中之書》以香港為背景及創作主題。
文:鄭惠霞
圖:鄭惠霞、受訪者提供
鳴謝:光華新聞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