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港交所於今年3月發表的《現貨市場交易研究調查2014/15》,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間,港外投資者參與港交所旗下證券市場的交易金額佔比,保持在39.3%的高水平,屬最大市場參與者。在港外投資者中,中國內地投資者佔比達21.9%(見下圖),排名第三,緊隨英國及美國投資者之後。
瑞信董事總經理兼A股策略師陳李預計,隨着深港通啟動,內地投資者於港股的參與比重將逐步增加。
債息跌人幣貶 增港股吸引力
個別市場人士憂慮,隨中港股市互聯互通,港股將愈來愈「A股化」,令股價升跌由散戶情緒而非基本因素主導,惟陳李對此卻不擔心。他分析,總理李克強於2014年3月宣布實施中港股市互聯互通以來,內地10年期國債孳息率由4.5厘回落至月中的2.7厘,反映內地無風險利率下跌,加上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令內地機構投資者傾向到外地投資分散風險,而港股是不錯的選擇。
「香港上市的股票息率較高、估值較低,故很多內地資金到港不止是炒賣,而是購入有關股份後長期持有,為投資組合分散風險」。滬港通前年11月啟動後,2500億元人民幣南下總額度至上周一只剩452億元人民幣,反映期內有2048億元人民幣的「北水」流入港股。隨着深港通出台,有關總額度限制全面撤銷,陳李認為此舉屬正面,有利內地機構投資者加碼投資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