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動真格 為《問責條例》「熱場」
19日,中共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談及責任與擔當,為新出台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下簡稱《問責條例》)的執行「熱場」。
消息顯示,學習貫徹《問責條例》的活動也在中共內部就此展開。有專家稱,問責條例主要針對中共一些官員的「不作為」現象而制定,接下來會比以往披露更多追責案例。
主要針對「不作為」現象
中共《問責條例》是首次全面聚焦黨內問責,成為首部關於中共黨內問責方面的基礎法規。20日《人民日報》也鮮有刊載王岐山題為《用擔當的行動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的文章,強調《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重要的制度籠子」。有消息稱,學習貫徹《問責條例》的工作當前正在中共組織內層層落實。
一位北京中央事業單位的黨員員工表示,已經接到相關的通知,學習中共《問責條例》將是近期「兩學一做」活動的主要內容。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對筆者表示,中共制定《問責條例》主要是為解決幹部「不作為」。謝說,中共抓反腐以來,「亂作為」得到扼制,不過「不作為」的情况又出來了,而且比較嚴重。
所謂「不作為」即「庸官懶政」。據內地一位媒體朋友反映,現在地方官員「不作為」比較普遍。有些官員不貪、不佔,不損公肥私,生活作風也沒什麼問題,不過工作上無所用心、無所作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得過且過「混」日子。有些官員因為反腐舉措觸及了自己吃喝、用車的便利,因而工作消極。
而此次《問責條例》的對象是各級中共黨委、工作部門及其領導成員,各級紀委及其領導成員,重點是主要負責人。問責的內容是對於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後果、民眾反映強烈、損害中共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問責方式有4種,包括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
王岐山在其文章中說,「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並強調「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的,要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
謝春濤據此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問責條例》執行後,更多追責案例會披露,儘管以前也有,但現在力度會更大。謝稱,問責一個人,可以警醒一大批人,如果不追責,那麼就會發生「破窗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