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形象清廉的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在1989年4月15日逝世,民間自發舉辦悼念活動,活動性質漸變為對政府表達民主訴求和不滿,迅速擴至全國。5月20日,政府宣布北京戒嚴,從各處調動30萬解放軍到北京,6月4日凌晨抵達天安門廣場清場。當時有指解放軍向靜坐學生開槍,學生被殺,有學生築起人肉城牆,解放軍用坦克撞倒人群。
各界對六四死難人數眾說紛紜,民間認為死者上萬。中國政府至今沒公布確切的死亡人數,據官方說法,天安門廣場內並無平民死亡,但承認廣場外有死傷。1990年官方文件《有關各地動亂、暴亂中傷亡情况統計資料匯總》提及事件造成北京市內523名群眾死亡、45軍警死亡、約11,570人受傷,民間普遍不信官方說法。部分民間救援組織稱死亡人數為2000至3000。
近年內地民間出現悼念活動,2014年有團體發起紀念六四研討會,另有民眾在已故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家鄉河南省舉行紀念公祭,多人被捕及被控。
「天安門母親」是要求平反六四的組織,由一群在六四事件中失去孩子的母親發起,一直在內地艱難堅守信念和三大訴求:要求政府公開真相、追究責任、賠償。然而27年來成員遭監控和打壓,未獲任何正面回應。
有評論指雖然中共近年對「六四」定性愈趨中性,由「反革命暴亂」到「動亂」,到近年的「政治風波」,但仍嚴厲封殺相關信息,至今「六四」在網絡仍為敏感詞,反映中共不願承認屠城的責任。
■相關概念
民主(democracy)
人身自由(freedom of person)
人權(human rights)
改革開放(reform and opening-up)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內地官方對六四事件的態度。
2. 「忽視人權的發展模式對人民的生活素質弊多於利」。資料如何支持此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資料
1. 〈「天安門母親」張先玲:年輕監視者聞六四表同情〉,《明報》,2016.05.30
2.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六四事件廿七周年」:link.mingpao.com/15615.htm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606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