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據了解,政府希望透過玻璃樽徵費計劃,建立完善的回收網絡,為市民提供配套設施後,再透過垃圾徵費,以經濟誘因推動市民將「沉重」的玻璃樽與家居廢物分開處理,而政府落實垃圾徵費的目標是2018年,與玻璃樽徵費同步進行。消息人士坦言無法控制立法會審議垃圾徵費條例草案的進度,亦料到垃圾徵費的草案會有較大爭議,未必可與玻璃樽收費同步進行。若出現此局面,玻璃樽徵費初期,回收率未必會顯著上升。 環境局長黃錦星表示,玻璃樽徵費的條例草案獲通過後,下階段政府會就運作細節制訂附屬法例,包括訂定收費水平,以及逐步擴大玻璃容器的回收網絡。 住宅回收點覆蓋七成人口 黃錦星指,截至2016年3月,全港共設有1315個住宅回收點,相當於覆蓋超過全港七成人口,而其他處所和公眾地方則設有約580個回收點,主要服務工商業單位。另外,政府亦會繼續透過「綠在區區」項目及其他推廣及公眾教育活動,讓更多公眾參與實踐「乾淨回收」。 環團籲規管塑膠及紙包飲品 環團「綠惜地球」亦指,政府僅向玻璃樽徵費並不足夠,同為飲品容器的塑膠樽和紙包飲品,每日合共有212公噸棄置於堆填區,高於法例規管的玻璃容器,政府應盡快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紓緩垃圾圍城的挑戰。回收業界亦表示擔心,政府即使建立完善的回收網絡,市民不願做分類,最終難以提升回收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