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管局昨公布公立醫院病人感染最新多重耐藥細菌的數據,去年共有134宗個案,病人體內有較少抗生素可治療的「碳青霉烯J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PE),較前年增加24%,較2011年個案數字增加6倍。在去年的個案,三成患者在外地感染,當中約一半來自內地。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表示,本港CPE的個案比率仍低,但升幅高,局方在7月起會加強了解病人感染源頭,會追溯病人有否到其他地區的醫院,追溯期由6個月增至12個月。
去年134宗 三成外地感染
公院去年錄得134宗CPE個案,較前年的108宗增加24%,較2011年的19宗增加6倍(見表)。去年個案中,13%患者對於用作治療的多粘菌素(colistin)有抗藥反應,或需使用其他藥物。
曾艾壯表示,去年的134宗CPE個案,85%屬做檢查時篩查發現,本身沒任何病徵,僅屬帶菌者,毋須接受任何治療,但安排隔離免傳播,有關細菌一般一段時間會消失。他表示,過去CPE的個案大部分屬帶菌者,但死亡率近乎零。
疑因病H變近影響護理程序
另外,今年首季公院錄得的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入血個案,整體上每1000名急症住院病人中,有0.182人屬入血個案,高於去年全年的0.146人。曾艾壯分析,或因首季屬入院高峰期,病H的距離較近及人手問題,影響護理程序,期望未來會回落。
他稱,醫院將使用較強力的消毒劑替病人清潔,如病人需使用「靜脈注射入血導管」,將會加強皮膚消毒,及加緊為帶菌者洗澡或抹身。
根據監察抗生素使用的醫管局「抗生素先導計劃」,使用6種俗稱「big gun」強力抗生素的個案, 自2011年起逐年上升,在去年每1000名住院病人中有80.96宗使用強力抗生素,今年首季則達89.46宗。
使用強力抗生素逐年升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督導委員會循醫生用藥及動物食材兩方面探討應對抗藥惡菌。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昨表示,現正處委員的委任程序,料年中召開首次會議,期望制訂全面減低細菌耐藥性的政策。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醫院應做好感染控制應對抗藥細菌,包括徹底清洗病人使用過的儀器。他稱,外國有研究顯示,清潔員工使用一塊海綿清潔不同病房的鋅盤,會傳播抗藥性細菌,建議清潔不同病房,需使用不同海綿。